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一战的爆发,或多或少是欧洲领导人心血来潮的结果;与此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穷兵黩武的国家之间的侵略行为……西方民主国家和苏联的领导人都没有能够对这些挑战作出果断回应,导致轴心国的战事扩张愈演愈烈。西方国家同苏联之间存在竞争,尤其是民主政体对斯大林的极权政体充满怀疑,妨碍了英国、法国同苏联之间展开有效的合作,从而制约了它们对付轴心国的行动。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民主国家内部存在严重分歧,英国和法国领导人对于一战结束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中针对德国侵略行为的条款有争议……随着20世纪30年代的延续,一个越来越清楚的事实是,把国际安全的保证完全寄托在国际联盟的身上是毫无意义的。

﹣﹣摘编自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二: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日本没有进入美国的经济区域,而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向白人世界的移民受到排斥,日本为了解决每年增加的100万人口问题,自然要利用满蒙这一新天地……

﹣﹣摘编自[日]中村粲《大东亚战争的起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村粲所认为的日本侵华原因的观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观点的认识。

2 . 材料 梁思礼出生在一个“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的家庭。他说自己从父亲梁启超邢里继承下来最宝贵的东西是爱国。1941年,梁思礼怀着“工业敕国”的理想赴美求学,希望“学一门工业技术”,“为中国的建设出力"。1949年,他获得自动控制专业博士学位后,拒绝了著名无线电公司的邀请,毅然回国。50年代末,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梁思礼与中国第一代航天人一起,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圆航天事业。80年代初,梁思礼开始进军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倡导软件工程化,对载人航天发展起到很大作用。退居二线后,粱思礼站上讲台,面向全国高校开设《当代中国国情与青年历史责任》课程,讲授《中国航天精神和素质教育》,将航天的火种传给了下一代中国人。

——摘编自刘博智《梁思礼:饮冰室走出的驯火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梁思礼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思礼成为“共和国脊梁"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3 . (节选)

材料   UI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

材料二   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2)依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2019-01-09更新 | 458次组卷 | 13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义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摘自《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材料二 1862年5月10日,英法军队以军舰大炮打败太平军,占领了宁波港。5月16日,夏福礼给普鲁斯的报告说:“……结果打败了太平军,并把他们赶出城。就在太平军撤离宁波的那天晚上,我们立刻把满清官员送去衙门复职,并把宁波正式移交给他们。”
材料三 下图是19世纪末一位爱国志士绘制的《时局全图》。

材料四 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请回答:
(1)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莫克·维卡所说的“当前局势”指什么?为什么他认为“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社会面临怎样的现状?
(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瓦德西为什么说“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结果怎样?
(5)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清政府与列强关系的变化并谈谈你的认识。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控制着100万匹马力的蒸汽机,依靠1700多万枚机械化纺锤,每年生产出200万码棉布,挖掘了数量5000万吨的原煤,每年进出口货物价值达1.7亿英镑……英国的棉布消费量是美国的两倍、法国的四倍,它生产的生铁占世界发达地区生铁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英国实际上已成为“世界工厂”。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

材料二

{在工业革命}虽然按人口平均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拿手织机织工来说,他们在拿破仑战争的早期年代里(工业革命刚开始时)境况不错,可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恶化。

——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材料三自工业开始以来,人们一直在以矿物燃料的形式(煤、石油、天然气)把各种形态的碳从地下开采出来,经过燃烧使之转化为热量、H2O,少量的SO2、CH4和其他气体,并释放出来……使全球空气中CO2的体积比节节上升;从前工业化时代的约280ppm上升到目前的360ppm。

——格里宾《历史焦点》


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经济成长历程出发,谈谈你对工业革命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角度任选,条理清晰,表述明确。)
6 . 宪政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民主与法治结合的政权组织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
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教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
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宪政” 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1)列举近代英美两国能体现“宪政核心理念与价值”的法律文件并分析西方国家“宪政的具体模式千差万别”的原因。
(2)简述近代前期(1840—1919)实行宪政中国化的重大尝试并分析不利于近代中国实现宪政的因素。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宪政的认识。
2016-11-27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辽宁省锦州市锦州中学高三10月段测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1853年初办湘军以对抗太平天国革命。1860年任两江总督,并节制苏、浙、皖、赣四省军务。1864年攻陷天京。1865年调任钦差大臣,对捻军作战。战败去职。为维护清朝统治,与李鸿章、左宗棠创办江南制造局、福建马尾船政局等军事工业。著有《曾文正公全集》。

—摘编自王岳川主编《一生要读的100位中国名人》

材料二曾国藩是我国旧文化的代表人物,甚至于理想人物……在维持满清作为政治中心的大前提下,一方面他要革新,即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要守旧,即要恢复我们民族的固有美德。这是曾国藩对我国近代史的伟大贡献,我们至今还佩服曾文正,就是因为他有这种伟大的眼光。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简要评价曾国藩。

(2)根据材料,指出两位作者评价曾国藩的角度并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