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这次改革使中国结束了沿用多年的银本位制度,建立了以纸币为主的新型货币体系,促进中央银行制度建设,是中国金融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开启了中国货币发行制度化的道路,同时也是中国与英、美、日等国际力量相互博弈的结果。”材料所指的事件是(     
A.1912年中华民国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B.1935年国民政府法币改革
C.1948年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
D.1948年华北人民政府发行人民币
2 . 1989年1月,国务院批转了《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提出了医疗改革市场化方向,并制定了具体政策,如开展有偿服务、进一步调整医疗卫生服务收费标准、卫生事业单位实行“以副补主”“以工助医”等。这次医改(     
A.保证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B.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
C.促进了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建立D.调动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统计,1816年英国13岁以下工人在棉纺织行业所占比例为20%、1835年为13%、1850年为8%。19世纪中期以后,学校教育成为西方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同时,德国统一之前就规定实行义务教育,1860年普鲁士儿童入学率达97.5%。这些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科技发展对劳动者素质要求提高B.经济发展提升了工人的社会地位
C.城市化进程扩大了劳动力的渠道D.工业革命使工人劳动日益复杂化
4 . 北魏孝文帝在营建新都洛阳的过程中,创立了宫城、内城、外郭城三重城垣结构,而且在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城市中轴线布局的建筑思想,进一步强化了宫城的核心地位,使得政治中心更加集中。北魏洛阳城的规划(     
A.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政治观念B.受当地自然环境影响
C.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D.有利于推动民族交融

5 . 下图为英国与其他地区工人工资水平收入差异图。据此推测,当时英国(       

A.国内市场日益缩小B.工场手工业技术进步
C.产业升级进程加快D.生产流水线应用广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周时,村社居民每三年要更换一次耕地和住所,即所谓“换土易居”。春秋时实行的“履亩而税”则需要使农民和耕地的关系相对固定,于是出现“书社”,即把村社户口土地画在版上。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新的生产关系正在形成B.王室有了稳定可靠的税源
C.新式耕作技术广泛应用D.井田制被土地私有制取代
7 . 阅读下表,据此可知,表中反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发行股票
1882年上海出现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
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
A.晚清政府洋务运动的成果B.上海是中国近代化中心
C.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D.新的商业经营方式的出现
8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人口数量已由1978年的1.7亿提高至2018年的8亿。根据世界银行数据,1978至2018年我国城市化年增长率不到4%。这一时期的中国城市化(       
A.达到了国际城市化水平B.与改革开放的发展相适应
C.缩小了城乡收入的差距D.推动了中国市场经济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洋务运动时期,兰州创办了一些近代工业并延及周边城市;清末“新政”时期,西北近代工业和电讯事业的发展带动了西北的城市化;抗战时期,川陕公路和陇海铁路成为重要交通干线,东部学校、企业内迁,使得西北城市进一步发展。据此可知(     
A.近代西北城市化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B.交通发展对近代城市化起决定性作用
C.政治军事需要是城市发展的必要因素
D.社会经济进步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古早期,土地耕种一年后休耕一年的二田制是西欧诸国最为典型的农业耕作制度。13世纪,重犁和马挽具的广泛应用使三田制得以在英国推广,大量村庄和庄园努力减少它们的休耕地。由此可知(     
A.庄园式劳作普遍存在于各文明区域B.农业技术创新引发土地所有制变革
C.劳动工具进步助推社会生产力提高D.中古欧洲形成了精耕细作技术体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