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17 道试题
1 . 西汉时出现了高头大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这一时期丝和丝织品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等技术并用于发展生产。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西汉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B.中国丝织品在欧洲备受推崇
C.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D.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2024-05-16更新 | 106次组卷 | 54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A.推动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B.促成了欧洲近代封建社会的转型
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大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作用重要
2024-05-03更新 | 228次组卷 | 213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2~13世纪,欧洲诞生了众多大学,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在这些中世纪大学中,设置最多的专业是法律,学生的培养方向主要是律师。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国民法律意识迅速提升B.商业革命影响显著
C.世俗教权突破政治束缚D.城市经济趋于活跃
2024-03-18更新 | 340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日本大化改新时期,天皇宣布全国土地为“公地(天皇的土地)”,自由民为国家“公民”,并授予“公民”一定的土地;15世纪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把全国分为31个省250个县并委派官员进行管理。这些举措旨在(       
A.维护奴隶主的利益B.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C.削弱国王专制权力D.结束长期地方割据
5 . 民国元年颁行的新历书,以授时为主旨,凡旧历书上吉凶神宿一律删除,新历(阳历)下附星期,旧历(阴历)下附节气。这一状况反映了(     
A.妥协式的政治变革B.传统势力根深蒂固
C.渐进式的政治转型D.社会改良彻底失败
2024-03-0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5—1937年,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出现了三次浪潮,近代中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三次浪潮的时间起止点为1895—1914年、1914—1927年、1927—1937年。尽管在三次浪潮中,现代工业发展迅猛,但据调查统计,1913年调查的21713家工厂中,使用机械动力的占1.60%,不使用机械动力的占98.40%。在1916年调查的16957家工厂中,使用机械动力的占2.89%,不使用机械动力的占97.11%。

——摘编自王春雷、王梅春《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的三次浪潮及启示》

材料二  1933年中国工业生产总表

实数(中国货币:百万元)占比
国民总产值31534100.00%
工业总产值工厂18956.01%
手工业562817.85%
合计752323.86%
国民净产值20119.100.00%
工业总产值工厂3781.88%
手工业13396.66%
合计17178.53%

——摘编自汪敬虞编《汪敬虞集》

材料三  1984—1992年,中国GDP增长1.1倍,年均增速9.5%;工业增加值增长1.5倍,年均增长12.3%。1985年,中国水泥产量跃居世界第一;1987年,煤炭产量跃居世界第一;1988年,中国电视机产量跃居世界第一;1996年,化肥和钢产量双双跃居世界第一。1978—200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23.7倍,年均增长15.0%。同时,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1978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只占50.0%,2001年已上升至90.1%。到.2001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已超过900亿美元,在各类出口产品中居第一位;中国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而同期美国和日本分别为-3.8%和-7.4%。

——摘编自周维富《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伟大成就与历史经验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近代中国出现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工业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2001年中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2001年中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意义。
2024-03-0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6世纪以前,中国的茶叶、巴西的砂糖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消费品。17世纪初期,砂糖和茶在欧洲都是在药店里出售的贵重药品。19世纪,英国城市工人的早餐普遍包含红茶、砂糖。这一变化说明(     
A.海外贸易缩小了贫富差距B.工业革命改变了地区性饮食习惯
C.殖民扩张提高了消费水平D.世界市场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2024-02-19更新 | 290次组卷 | 4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给林彪的回信(后改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反对“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主张应该采取“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这一主张(     
A.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C.强调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D.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
9 . 汉初,王国保留较大置吏权,“擅杀生”,可不用汉法;文帝初年,王国两千石官员及其以上统一改由中央任命,用汉法;及至景帝,“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从而使诸侯王基本丧失了治民权;武帝以后,进一步剥夺了诸侯王的全部置吏权。由此可知,西汉(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地方行政效率提高
C.君相矛盾有所缓和D.朝廷选官制度剧变
10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苏联的工业领域中分期分批地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改革企业的利润分配制度。这些举措源自(     
A.斯大林模式B.赫鲁晓夫改革C.勃列日涅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