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官僚制度是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支撑点,是古代中国极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查。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

东晋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


(1)材料一中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独制”而推行的地方行政体制。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唐朝政治制度的名称。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与秦朝相比,唐朝的宰相制度有何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有人认为这一变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谈谈你的理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欧盟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欧盟是最大的发达国家集团,双方经贸的紧密合作、蓬勃发展,将极大促进疫情冲击下的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增长。材料说明(     
A.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引擎
B.欧盟将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C.中欧经贸合作为世界经济注入信心与活力
D.中欧合作有助于促进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
2023-05-17更新 | 245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其中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的这一变化(     

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4 . 古希腊城邦雅典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即使在雅典民主政治繁盛时期,城邦成年男性公民所占比例也较小,据哈蒙德《希腊史》等文献的数据整理如图所示。由此可知,雅典民主政治是(     
居民构成奴隶妇女外邦人雅典成年男性公民
人数(城邦人口总数
约40 万人)
20万4.2万3.2万4.2万

A.少数人的民主B.绝对公平的民主
C.多数人的民主D.现代意义的民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为1894年三种资本形态估值及比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项目估值(万元)比重(%)
外国资本540644.47
中国资本6 749政府资本475755.53政府资本39.14
私人资本1 992私人资本16.39
注:本表统计的是产业资本,包含工商业资本和交通运输业资本。
A.甲午中日战前外商已在华大量设厂B.洋务运动防范了外国经济侵略
C.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动D.中国私人资本的发展空间有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发展情况表。出现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代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学校数在校
生数
学龄儿童入学率学校数在校
生数
学校数在校
生数
1949年34万所2400万20%5219所127万205所11.7万
2000年71.41万所13498万99.11%599464所15372万1813所939万

A.建国初期人民教育的奠基B.工业化经济建设的需要
C.社会发展以及国家的重视D.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7 . 据研究统计,从1844年到1856年的13年间,中国茶叶出口量增长85%,六千余万磅;丝的出口量从1844年到1857年的14年间,增长了10倍多,八万四千余包,大大超过鸦片战争前。这表明当时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壮大B.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C.自然经济完全解体D.已被卷入世界市场
8 . 改革须从国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图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产品商品化发展情况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计划经济条件下,虽然有合理配置资源的理论可能性,但实际操作不可行。……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在1956年全面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后,已经发现问题,也曾做过放权让利的努力,但效果不好。邓小平1978年领导的经济改革开始打破传统的计划体制,逐渐建立一种新的机制,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王浩倩《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图中数据变化的农业政策因素是什么?并简述该政策推行的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在该机制方面的理论贡献。
9 . 1956年,《人民日报》报载:“目前根据工业、交通、建筑、地质和劳动等18个部统计,到今年年底止,工人技术学校将达到232所,在校学生将达到13万人。其中包括20种专业,一百几十种工种。”由此可知当时(     
A.工业化建设迫切需求人才B.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C.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推行D.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0 . 如表:1979—1986年中国军工企业生产产品(军用产品、民用产品)有关数据
项目年份1979年1980年1981年1986年
军品的国家年订货时指数(以1979年为100)10064.0402
民品产值占比指数(以军工企业总产值为100)>81560

该表反映这一时期我国
A.国内军品采购偏重于从国外进口
B.国防工业从备战状态向和平经济转变
C.民营企业大量参与国内军品生产
D.国内军工企业迅速打开国际军火市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