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某部历史记录片有这么一段解说词:“有人把‘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甚至预言其必将步第一、第二共和国的后尘,会很快夭折。但事实恰恰相反,第三共和国却不断巩固,在历史上存在了70多年,成为法国‘长寿’的共和国。”下面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由专制到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B.历史在曲折中前进
C.当时法国的封建主义还比较强大
D.法国人民反对共和政体
2 .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主要的耕作方式是
A.铁犁牛耕
B.刀耕火种
C.耒耕
D.轮作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据《史记》记载:到春秋晚期留存有诗歌3000多篇,后来孔子十取其一,整理成《诗经》,最终保留305篇。对孔子“删诗”合理的解释是,这一时期的诗歌大多
A.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B.背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观念
C.时间久远脱离现实
D.反映了未受教化的民众生活

4 . 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材料二曹魏延康元年,魏王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摘编自《通典》

材料三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摘编自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材料四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承负着整合传统社会生活,并维系社会内部的文化生态平衡的功能。它对传统中国的政治、文化、思想、教育、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运行均起到枢纽与调节作用。

——萧功秦《科举制的废除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的断层》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中选官标准的演变。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并说明两者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朝创立科举制的根本目的。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清末废除科举制的看法。

2016-12-06更新 | 182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一单元 第3课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历史试题
5 . 秦国丞相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于是集合门客们编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意图
A.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B.兼容糅合诸子思想
C.保存凸显诸子思想
D.控制思想巩固统一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6 . 下列关于平民与贵族斗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既有经济原因,又有政治原因
B.两者的矛盾是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
C.二者之间的斗争促成了梭伦改革
D.梭伦改革消除了二者之间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7 . 梭伦说:“我给人民以恰好满足的权力,所得不短少也不多加,有权势、有令人羡慕的财产的人,我劝告他们不要过分,我手持盾牌站稳,为双方挥舞,不容任何一方非法战胜。”这段话体现了梭伦在改革中坚持
A.民主原则
B.公平原则
C.财产原则
D.中庸原则
8 . 古代雅典各阶层解决贵族制下社会危机的尝试中,对于雅典走向民主具有重要意义,但又不能化解社会矛盾的尝试是
A.建立僭主政治
B.制订成文法
C.武装暴动
D.建立社会保障体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