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余光中(1928-2017),出生于南京,10岁因战乱随母亲辗转到重庆,19岁考入金陵大学,21岁遭遇人生第二次逃亡,辗转南下直至定居台湾,20多年后写下了著名诗作《乡愁》。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其出生时正值北伐战争时期
B.其童年离乡与日本侵华有直接关系
C.其就读的大学位于中共革命根据地
D.《乡愁》创作于海峡两岸“三通”后
2 . 下列对《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所含信息的本质性解读,合理的是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商税、各项杂税等;关税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
A.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B.政府财政收支失衡
C.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D.传统产业陷入困境
2017-09-0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重庆市一中高三上期中文综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读“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皇权从秦到清一直在不断强化
B.隋唐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皇权
C.明朝废丞相,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
D.清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2016-11-27更新 | 317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据《票证旧事》记载,复旦大学研究生王春瑜决定当年结婚的因素之一是因婚后才有副食品供应证,凭此每周才能买到几块豆腐干、半斤豆芽之类。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B.计划经济体制下仍然存在商品交易
C.节俭与奉献成为当时社会风尚的主流
D.“文革”动乱导致日用生活品严重匮乏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中国历史上的众多朝代中,清朝的君主以“勤政”著称。如康熙帝感慨道“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行……未敢少懈,自朝至于日昃,坐卧起居,曾无片晷余闲。”联系对比同时期的西方,对清朝君主“勤政”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顺应了强化君权的历史趋势
B.形成了封建盛世局面
C.阻碍了现代化在中国的启动
D.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稳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下面示意图是1861~1874年间中国北方某港口平均年进口洋布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对图中变化产生的影响解读正确的是(   
A.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加快B.传统社会经济加速瓦解
C.传统纺织业的迅速发展D.近代棉纺织工业的兴起
2016-08-1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7 . “进入封建社会后,随着分封制的解体,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也随之转型,官僚制度和郡县制在土地私有权得到社会承认的经济基础上确立,宗法制度对国家政治的影响大大降低,但只要家中仍是父权、族权至上,重视血缘的继承和存在同居共财的情形,宗法制度就是存在的,尊老传统也就有了传承的土壤。”对上述材料的解读错误的是(       
A.宗法制在封建社会确立后仍然存在但却逐步走向消亡
B.尊老传统的传承与宗法制的存在有着必然联系
C.自然经济的保守性和闭塞性使尊老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
D.分封制与宗法制虽互为表里,但两者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深远程度却不同
2016-03-02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辽宁省锦州市锦州中学高三上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8 . 下图所示漫画发表于1986年。对其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A.世界经济格局呈现三足鼎立局面
B.美、日、西欧经济竞争激烈
C.欧盟的建立提升了西欧竞争力
D.日本成为可以抗衡欧美的政治大国
9 . 读下图,对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变化原因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实施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八字方针的贯彻
2016-01-1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广东省东莞六校高三上期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10 . 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对表中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1912—1945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1912—1920年13.4%
1921—1926年-4.5%
1927—1936年8.7%
1937—1945年-2.45%

A.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巨变B.抗战期间民族企业遭沉重打击
C.十年内战期间民族工业仍有所发展D.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