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凡《秦纪》之外的历史书籍及非博士官所藏的《诗》、《书》、百家语限期烧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烧,禁止私学,欲求学的以吏为师;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此举意在(       
A.发展教育事业B.促进民族融合
C.加强专制统治D.强化地方治理
2024-01-2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资政新篇》提出,培养德才兼备、文武兼通的人才需施以“三宝”教育:宗教道德教育为“上宝”;火船、火车、连环枪、量天尺等为“中宝”;文学艺术、诗画美术为“下宝”。这表明《资政新篇》(     
A.体现了对国家出路的新探索B.受到了中体西用思想启发
C.代表了农民阶级的革命要求D.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目前科幻类小说非常受欢迎,在一本畅销书中作者写到人们能够使用时光机穿梭到数千年前,亲眼看到古人的生活,下列选项中可能出现的是(     
A.苏美尔人在为法老建造金字塔B.阿兹特克人正在建造浮动园地
C.一位婆罗门女子嫁给了一位首陀罗男子D.玛雅人在进行“悬诗”比赛
4 . 明朝科举考试规定只能在四书五经中命题。四书是(     
A.《诗》《书》《礼》《论语》《春秋》
B.《春秋》《大学》《中庸》《论语》
C.《易》《中庸》《论语》《孟子》
D.《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023-08-0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垂老别》中的诗句。该诗创作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动乱时期。请问这场动乱是(     
A.大泽乡起义B.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D.黄巾起义
2022-07-06更新 | 35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衡水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宋史》记载:“宋初置教坊,得江南乐,已汰其坐部不用。自后因旧曲制新声,转加流丽。……播之教坊,颁之天下。”据此推断,“制新声”有利于
A.昆曲的繁荣B.词的创作C.京剧的流行D.诗的兴起
7 . 西周时期,楚君熊渠以“蛮夷”自居,并分封诸子与西周对峙;春秋时期,楚庄王将《诗》等典籍用于楚贵族的教育中,并积极参与诸侯争霸的伟业;战国时期,楚国成为七雄之一,既积极北上中原,又将五帝之一的“颛顼”奉为自己的先祖。这一状况反映了
A.楚国恪守“华夷之辩”的文化传统B.宗法体系长期受到诸侯的抵制
C.楚国“华夏认同”的程度日益加深D.战争冲突利于促进各民族融合
2022-03-02更新 | 335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概括指出李斯、董仲舒提出的不同建议,并说明其共同目的。
(2)指出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后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其历史影响。
9 .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丰富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为充实人类思想的宝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行仁政与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名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秦始皇与汉武帝分别实行了什么措施?它们在本质上有何共同点?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指出春秋战国时期至秦汉时期中国思想界的发展趋势及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宋辽对抗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D.北宋与金对峙
2021-05-25更新 | 452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