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目前已发现的三星堆八个器物坑中的六个大坑,在分布位置上组成一个“门”字形态。在殷墟墓地中,有一种特殊的门字形墓位形态,据学者研究,门字形墓位形态是商系族群的特质因素,是商礼的体现。这一现象表明(     
A.古蜀文明影响了商朝文化的发展进程B.蜀地与中原之间已存在区域文明交流
C.商代已经对巴蜀地区实行了有效治理D.三星堆文明是商代礼制的翻版与再现
2024-04-1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九龙坡区高三下学期二诊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古希腊悲剧在于“严肃”,而不在于“悲”,悲剧得到了城邦的大力支持。希腊公民通过观看悲剧,从中审视自身命运,激发对引起悲剧的人物行为的远离意识。这说明古希腊悲剧(     
A.是源于对神灵的恐惧与抗争B.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C.是民主制度走向衰落的产物D.利于维护城邦和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亚述帝国强制推行邮驿制度,驿站由官员直接管控,重要的驿站还会有军队驻扎。据考证,帝国全盛时期的两个驿站之间的平均距离是马车驱驰一天的里程。这些做法(     
A.强化了国家的治理能力B.以服务百姓生活为宗旨
C.确保了帝国的长治久安D.推动了帝国版图的扩大
4 .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五代、宋时所造。下图为妙高山摩崖造像,这可以说明
A.时代思潮影响了艺术创作B.思想多元导致民族交融
C.统治者推行三教并立政策D.“三教合一”局面开始出现
2022-02-1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杨家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周初统治者分封诸侯,受封主要为同姓子弟,如鲁、燕等国;异姓诸侯国多为功臣、前代贤王之后和归附小国,如齐、宋、徐等国。据此可知,西周分封的目的是
A.扩大王畿的管理范围B.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C.加强宗族内部的团结D.实现直接控制地方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墨西哥作为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是发展中国家参与一体化的代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智利,开始积极寻求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机会,其他拉美国家也不断加强与墨西哥的经贸关系,以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靠拢。上述现象反映了
A.世界贸易体系趋于成熟B.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C.发达国家占据优势地位D.贸易保护成抬头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图1、图2是1917年《新闻报》刊登的两幅漫画。图1中文字为“死灰尚欲复燃耶”,图2中文字为“竟欲携孺子以号召耶”。漫画的寓意在于
A.反对袁世凯复辟B.反对尊孔复古逆流
C.讽刺军阀间混战D.捍卫民主与共和
8 . 中国近代的土地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思想界已认识到了农村不发展,国家发展的问题就一个也解决不了的事实。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工业品就不可能有广大的市场。农民的愚昧、知识的低下,又使劳动力的素质无法适应新式工业的要求。在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下,农村生产力得不到发展,农村资源得不到开发,也就无法为工业化提供其所需要的原料和商品粮食。苛重的地租、高利煲榨干了农民的血汗,又使农村不能为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

——摘编自刘方健史继刚《中国经济发展史简明教程》

材料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各历史阶段的土地政策(主张)简表

国民革命时期
1924年,孙中山指出: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田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
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便没有地主来收租钱”。他认为中国革命在这一点
上应当效法俄国,不然革命就是不彻底的。
土地革命时期
“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
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田中收获除给政府交土地税
外,均归农民所有。
全面抗战时期
抗日根据地内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
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实行交租交息,以利于联合地主抗日。减租的办法是“二五减租”
(即把原租额减少25%);正租以外的杂租、劳役一律取消。
解放战争时期
1947年秋,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
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以彻底平分土地为原则,提出没收地主土地、连同乡村中
其他一切土地,不分男女老幼,按人口统一平均分配,同时分配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
食及其他财产。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中国农村不发达、农民贫困的原因和影响。
(2)阅读材料二,任选两个时期的土地政策(主张),结合时代背景,阐释其异同。
9 . 宋人在探讨唐朝乱亡之因时,由最初的方镇、宦官奸臣、女后等外部因素,逐步过渡到“君主之不明”等个人因素,再到伦理纲常、心性、风俗等伦理道德层面。这一变化反映出宋人
A.深受理学价值观的影响B.主张对君主的权力加以抑制
C.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D.全面分析了唐朝灭亡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通货膨胀“吞噬”了工薪阶层的所有薪水和储蓄,他们实际上已经变成“无产阶级”了,所以他们对社会主义已经毫不恐惧了;经济窘迫也使得教授们广泛支持学生的反内战运动。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国民党的统治政策失去人心B.国民政府加印钞票解决财政赤字
C.经济政策决定了战争的结局D.城市工薪阶层普遍成为无产阶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