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8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在亚历山大东征过程中,一方面,希腊文化随着马其顿军队的征服传播到东方,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另一方面,东方文化也得以传入希腊及欧洲其他地区,丰富了西方文化的内涵。材料旨在说明亚历山大东征(     
A.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B.助力了希腊文化远播亚非
C.助推了不同文化在碰撞中交融D.推动了世界文化的趋同化
2 . 至15世纪中叶,欧洲前往东方的通道被控制整个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势力封锁。因此,除了作为中间人牟利的威尼斯商人外,欧洲人渴望找到一条“通往香料产地东印度群岛”的新路。由此可见,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之一是(       
A.宗教传播B.商业利益C.殖民扩张D.探索新知
7日内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卷
3 . 当蒸汽机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人让路。对此,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而民主人士则欣喜地认为“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反映出,工业革命(     
A.塑造了民主平等的原则B.造成社会秩序的严重混乱
C.消除了社会矛盾与对立D.改变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7日内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四)历史试题
4 . 人口的跨地域转移与时代变迁密切相关。如表是1820-1911年间广州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时期(年)乡民迁出
总人数
迁至他乡
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
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
工商业人数
1820—1849292900
1850—18797215498
1880—1911156011838
A.商品经济彻底取代自然经济B.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完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社会价值观念发生巨变
2024-06-0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乌蒙山学校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有一个历史研究小组在对中古时期某一文化进行研究时提取了如下关键词。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关键词:兼收并蓄;基督教文化;沟通东西方的桥梁;助力文艺复兴
A.古罗马文化B.拜占庭文化C.阿拉伯文化D.俄罗斯文化
2024-06-0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乌蒙山学校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陆玉林曾探讨“先秦学术的主题”,其结论是“诸子学术实有共同之主题,即重建现实政治、社会、道德与思想的秩序”。陆玉林还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外在客观原因,礼乐崩坏之际,秩序重建是当务之急;二是内在主观原因,知识阶层自觉承担历史使命。笔者认为,“儒道墨法”社会思想具有共同的出发点和价值目标,也可以说终极关怀,那就是重建有序社会,救民于乱世,不同的仅仅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摘编自王兴周《重建社会秩序的先秦思想》

材料二   董仲舒非常强调“大一统”。从这个观点出发,他主张政治上必须统一于天子,思想上也必须统一、要独尊儒术,罢黜百家。这种思想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依据。

——摘自《文物秦汉史》

材料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术的共同主题及先秦学术出现共同主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主张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采纳其观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2024-06-0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7 . 汉代《公羊传》《毂梁传》《韩诗外传》《春秋繁露》《礼记·王制》《汉书·食货志》等文献对井田制的记载自相矛盾,加之注者的多元阐发,使得有关井田制的论说变得十分混乱。由此可知(     
A.私人修史的主观性太强可信度低B.实物史料相对于文献史料更可信
C.需要多重史料互证丰富历史认知D.后世的历史记载不具备史料价值
2024-06-0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8 . 六朝时期,政府采取了安置流亡人口、掳掠对峙政权的人口、奖励南渡人口等措施,同时向来被抑制的商业在这一时期被重视起来,采取了减免商税、开放对外双边贸易和海外贸易等政策。这些措施(     
A.说明六朝统治者以商治国B.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
C.沉重打击了豪强士族势力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2024-06-0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9 . 从汉代起,中原汉地便开始形成一股强烈的“西域胡文化”热。到了唐代,西域文化影响之所及,上至宫廷,下至百姓。宫廷贵人穿胡服,学胡俗,食胡饼,听胡音。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B.汉胡间的民族冲突消解
C.中原文化衰落和倒退D.统治者对胡文化的喜好
2024-06-0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1517年,马丁·路德,一位德意志神学家和僧侣。开始公开批评罗马天主教会的一些做法。其直接原因是(       
A.《圣经》被译为拉丁语B.教会对异教徒的迫害
C.教廷推销出售赎罪券D.宗教裁判所的设立
2024-06-0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