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宋朝,竹纸和楮纸大放异彩,克服了以往纸张的某些缺陷,竹纸更是被誉为造纸史的新纪元。楮纸在官用纸上占据主导地位,如赦纸、札纸、纸币、抄引等皆由楮纸制成。竹纸因轻、薄、耐久、白皙、价廉等特点取代藤麻纸,在书法、绘画、印书等用途上熠熠生辉。这反映出当时(     
A.市民阶层的崛起B.造纸技术得到发展C.科举制度的兴盛D.雕版印刷术的普及
昨日更新 | 7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明洪武四年(1371年),在河州卫设立后,政府即“以何锁南普为河州卫指挥同知,朵儿只、汪家奴为佥事⋯⋯仍令何锁南普子孙世袭其职”。接着,在西宁、洮州、岷州等卫,也相继安排一批当地的土官、部落酋长任职,但掌管卫所大权的正职一律是由中央任命且可以随时撤换的流官来担任。明初的这一措施(     
A.凸显出民族政策的灵活性与原则性B.说明北部边防压力远超南方
C.有效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管理与开发D.体现中央政府的向心力增强
昨日更新 | 8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3 . 阿兹特克人信奉以太阳神为主的多神,认为人血是太阳神的唯一嗜好,于是在宗教仪式中,人血成为不可或缺的贡品,尤以战败的武士的血最为珍贵,他们深信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太阳不灭。这(     
A.反映了血腥的殖民扩张史B.宣扬了君权神授的理念
C.造成了美洲部落战争频繁D.体现了同态复仇的特点
昨日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南北朝时期的学者竺道生传播涅槃学,试图让所有的人都相信佛教,宣扬人人都有成佛的本性。唐代天台宗的湛然和尚发展了前人学说并提出“无情有性”说,不仅人人具有佛性,连花草砖石也有佛性。这些主张(     
A.表明儒者复兴儒学回应挑战的必要
B.体现出中国和印度的文化交流频繁
C.为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创造了条件
D.折射出民族之间融合趋势不断加强
5 . 如表所示为河北邓槽沟遗址发现的四个阶段的文化堆积层风貌。这反映出(     
距今8000年左右既有新的考古学文化因素,又体现出发源于内蒙古兴隆洼文化的风貌
距今6500年左右与河北地区的后岗文化相一致
距今5100年左右与河套地区仰韶文化晚期文化极为相似
距今4200—4000年发现起源于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晚期的石城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B.新石器时代部落战争激烈
C.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D.氏族之间的联系趋于紧密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如表所示为二战后部分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情况。据此可知,这些新兴民族国家(     
国家概况
印度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主要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印地语;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多样性;种姓制度依然具有重要影响
韩国注重发扬儒家文化,诸如宽松和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同时又注重吸收西方文化,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等
埃及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被广泛使用;有欧洲和西亚文化元素
巴拿马君主立宪制(英联邦成员);主要宗教为基督教;官方语言为英语,海地移民讲克里奥尔语
A.政府侧重于维护本民族文化的地位B.善于吸收借鉴西方现代文化精华
C.文化发展呈现不同程度的多元特征D.注重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7日内更新 | 2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7 . 如图为某学者绘制的示意图,它以不断缩小的地球为构图主体,辅以时间轴与必要的文字说明。该图最适合用来说明(     

A.科技革命的意义B.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C.殖民主义的罪恶D.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
7日内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8 . 自古以来有大量外来的农作物传入中国。秦汉至唐宋的外来农作物名称是胡萝卜、胡荽(香菜)、胡椒,唐宋至明清的名称是蕃薯、蕃茄、蕃豆(花生),清朝以后是洋芋、洋葱、洋白菜。外来作物命名的变化反映了(       
A.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发展B.天下观念不断改变
C.对外贸易路线的重要变化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9 . 2000年与2021年的商品出口数据显示,中国和印度已经开始由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电子产业。这一改变(     
A.推动了第三世界的崛起B.标志着人类社会信息化序幕的拉开
C.加速了两极格局的瓦解D.有利于全球经济和科技格局的调整
10 . 商周时期的“人”,一般指氏族或宗族的“族人”,而“民”则用来称呼与奴仆相近的身份低下者,到了战国时期,“人”“民”多混用,皆指某国之民众。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社会成员身份差异消失B.血缘宗族关系不复存在
C.国家间的联系受到抑制D.国家控制力量有所增强
2024-06-1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