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有制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变化情况表



年份
全国工业
企业总产值
(亿元)
其中:公有制经济公有制企业占比(%)
国有企业
(亿元)
集体企业
(亿元)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19534501931742.93.8
1955534273414
51.1
7.7
195770437813453.619.0

——根据《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数据整理

材料二   21世纪之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发展的常态。2004年和2008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资本结构分别为65:35和52:48;非公有制经济GDP产出占比则分别为63%和70%,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强化。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变化有利于不同所有制经济各展所长,共同促进生产力发展。

——摘编自杨春学,杨新铭《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一种综合性的解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并简述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变化”的含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所有制结构调整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
2024-01-1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东汉、魏、西晋太学生人数统计。由数据可以推知
A.魏晋时期儒学教育继续发展B.三国时期儒学只在曹魏传播
C.儒学正统地位遭到佛道冲击D.政权民族属性关系学生人数
2021-12-1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三新学术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据统计,到西汉末年的时候,全国垦田数达到了约827万顷,全国民户也有约1223万户,全国人口总数约为5959万口。以上数据可以说明西汉(     
A.官方人口统计存在较大误差B.房屋建造技术得到突破
C.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显著D.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
2024-05-0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4 . 下表所示是古代亚欧文明和古代美洲文明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共同挑战时采取的措施。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在人类发展面临共同挑战时

古代美洲人的解决策略

古代亚欧文明的解决方法

如何解决群落的生存和生产问题培育玉米、马铃薯、番薯等,驯化羊驼培育大小麦、水稻和粟,饲养羊、猪、狗
如何解决记事、统计、传递信息、时间管理多神崇拜,祭祀神灵,创造文字、太阳历,发明了20进制祭拜太阳、天,创造文字,发明了历法,创造数字和进位制
如何治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集权,划分政区,建立税收、道路系统,迁移人口实行君主专制,建立对地方直接控制的政治制度、道路系统、税收系统
A.古代文明发展具有共通性B.早期各个区域文明同时产生
C.美洲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D.文字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5 . 如图所示是中国统计年鉴统计的2008~2020年全国铁路及高铁运营里程中的部分信息。以下选项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A.新时代我国高铁事业快速发展B.我国率先进行高铁商业化运营
C.中国高铁项目在世界遍地生花D.中国铁路修建技术居世界第一
6 . 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统计,1950—1973年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从2300万增为2900万;到80年代中期,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人数日益减少,从事技术性、信息性等工作的队伍却在不断扩大。导致美国社会从业结构变化主要原因是(       
A.社会运动的推动B.“滞胀”局面的出现
C.新科学技术的发展D.“福利国家”的建立
7 . 如图是对明末清初受西学影响学者籍贯分布的统计。据此可知,当时(     
A.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较为密切B.动乱影响到北方的中外交流
C.出现了学习西方的社会热潮D.西方传教士在南方活动频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所示为唐宋时期科举出身社会阶层统计情况。由表可知,唐宋时期
类别士族小姓寒族
武则天时期63.3%11.2%25.5%
唐代晚期65.3%5.2%29.5%
北宋时期13%28.6%58.4%

A.门阀政治开始走向衰微B.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
C.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增强D.庶族地主权力日益增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冷战结束后,国际军事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渐渐退居次要地位,而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轻重正开始走。上前台,进入主战场。在本国的技术、人力、资源、资金都有限的条件下,加入区域集团无疑可以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可以借助其他经济实力强大和资源、资金雄厚者发展本国经济,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变落后局面。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多数国家陷入滞胀或负增长阶段,导致各国、各经济主体间的竞争更为激烈。从生产、贸易、金融三个角度看,区域集团化都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益,刺激经济增长并加快全球化的进程。由于加盟国之间缔结自由贸易协定,从制度上确立自由贸易体制的区域性经济联合组织迅速增加。同时,区域集团内部的平等协商与互利合作,这在总体上有利于本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在国际舞台上不仅扮演着经济角色,也扮演着重要的政治角色。

——摘编自谢晓平王淑芳《区域集团化对当前世界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国际贸易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呈现出若干新特点。据专家测算和世贸组织统计,二战前工业制成品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只有40%左右,1990年这一比重上升到70%,1995年后保持在80%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据世贸组织统计,从1980~2003年,国际服务贸易增长速度总体上快于货物贸易增长速度,同期服务贸易规模从3643亿美元增加到17626亿美元,增长了30.8倍,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已超过19%。由于实体部门间国际交换的价值实现离不开金融服务,而且其实现程度又日益受到金融产品交换本身的市场变化规律的支配,其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不仅成为国际垄断资本巧取豪夺的重要领域,而且成为各国政府防范经济风险的重点。

——摘编自裴长洪林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的新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区域集团化出现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在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升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策略。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3年、1920年中国主要消费品输入情况统计

时间棉纱粗布面粉火柴袜子
1913269万担521万担260万担2845万罗211万打
1920129万担253万担51万担848万罗55万打

——摘编自王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述论》

材料二   195212月,中共中央在《关于编制1953年计划及长期计划纲要的指示》中明确指出:“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重点”,集中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可以断定,到19527月至8月,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已基本确定,并在中共内部达成共识。

——摘编自叶扬兵《论“一五”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外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时期我国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