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4 道试题
1 . 在中国同盟会基础上组建的国民党,虽然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议席,但其领袖宋教仁很快被暗杀,国会被解散,国民党被宣布为非法。孙中山不得不重新走上革命道路。这一现象(     
A.说明走西式道路行不通B.直接推动新文化运动全面爆发
C.加速了封建帝制的灭亡D.表明了辛亥革命并未深入人心
2024-01-1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公元1075年,被贬为密州(今山东潍坊市)知州的苏轼怀念已逝妻子王氏,写下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如下图)。该词可用于研究北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A.极残酷的政治环境B.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C.中原地区丧葬习俗D.商品经济发展水平
2024-01-1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唐武宗会昌五年,朝廷下令:“年四十岁以下僧尼尽勒还俗,递归本贯。十六日,令年五十岁以下僧尼还俗。……至八月,天下还俗僧尼总计二十六万零五百人。皆收充为国家纳税之编户齐民。”“会昌灭佛”(     
A.说明反对佛教成为时代共识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增加了唐朝政府的财政收入D.使佛教从此一蹶不振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人的孝意识源远流长,孝的观念从原始社会末期已经出现,从此便不断发展演进。《论语·为政》载: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两汉时期儒家提倡的孝文化被成功普及于乡里,是这一时期乡里教化的一大特色。汉代皇帝常常下诏褒奖孝悌、三老,并赐爵、赐布帛、赐米,从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双重鼓励。孝悌是乡里选举产生的典范,其名单造册存于郡国档案,充分表明了教化在基层社会的重要地位。在乡间,孝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协调了社会关系,由原来的法律强制性行为演变为靠社会舆论力量督促民众自觉遵守的道德行为,通过乡里的广泛传播,减少了亲辈之间的紧张关系,有效地消除了家庭纠纷,促进了整体社会的安定,而且移孝为忠,孝子变为忠臣,起到了法律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这也为后来历代王朝所借鉴。

——摘编自张信通《秦汉时期的乡里教化》


(1)根据材料,概括乡里教化提倡孝文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乡里教化提倡孝文化的积极影响。
2024-01-1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光绪年间,清朝使臣出使英国时,发现其常演奏本国的国歌,于是上奏请求制定国歌,但是当时未得到慈禧的同意。在光绪三十二年时,成立清朝陆军,并且有陆军军歌,之后,有演奏国歌的情况之下便会用军歌代替,直到宣统年间才制定了大清国歌《巩金瓯》。这从侧面反映出(     
A.西方资本主义影响逐渐深入B.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重
C.中国的近代化发展步履维艰D.中国近代政治局势频繁变动
2024-01-1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士们崇尚虚无。在穿着上已很少穿传统的服饰,他们穿衣袒胸露臂,力求轻松、自然、随意的感觉,多光身,着宽大外衣,或者外衣内着一件类似今天吊带衫的奇特内衣,并不穿中衣。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A.儒家伦理规范无力B.民族交融影响服饰
C.受道教思想的影响D.衣服形制发生变化
2024-01-1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43年10月底,马克思来到巴黎,着手研究法国历史并投身法国社会运动,最终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他为第一国际起草《共产党宣言》,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产党宣言》把握了第一国际的理论方向,帮助了第一国际组织工人运动。

马克思将唯物史观运用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实现了由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转向对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批判,并大量征引政治经济理论著作及其评论资料,特别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创造价值。对其研究进行周密论证,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摘编自余斌《一生不变的马克思》

(1)请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著作《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成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马克思著作《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时代价值。
2024-01-13更新 | 157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唐末以来,长期的战乱将西藏旧有的统治秩序冲毁了,各地方势力之间相互攻伐,属民不时起来造反,社会动荡不安。至元十六年(1279年)朝廷对西南包括西藏地区发布诏书:“官不失职,民不失业”,或“各从其俗,无失常业”。元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推行土司制度,设置了一套“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吐蕃之地,设官分职”的管理机构。元朝设置中央政权中的四大机构之一的宣政院直接统辖藏族地区,藏族地区的军政、民政、财政大权都归宣政院掌握,体现了政教合一的特点,宣政院的职能相当于一个行省机构,故未置行省,只是称“宣政院辖地”。宣政院之下,元朝在藏族地区先后设置了三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简称吐蕃宣慰司,而辖境内都有藏族的部落,其酋长则充当府宣抚使、安抚使、招讨使等土官。元朝在吐蕃宣慰司下又划分了13个万户,万户府主要是依教派和其他地方势力的占地范围和属民分布来划分的,并任命地方僧俗首领为万户。

——摘编自李干《元代西藏(吐蕃)土司制度探析》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1965年9月9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实施。1960年底,西藏逐渐建立了乡、区、县(包括县级区)和专区(市)等各级人民政权。西藏现有各级人大代表34264名,全国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66.7%,自治区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70.2%。西藏自治区成立至今,历任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和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均为藏族公民。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国家就把帮助西藏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改变落后面貌作为首要任务予以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西藏城镇化速度加快、水平提高,交通和通信发展很快,各族人民充分分享着现代化的各种发展成果。

——摘编自冯智《西藏民族区域自治的成功实践及其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元朝对西藏地区治理的背景及措施。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对西藏地区的管理相比元代有何改进,并分析新中国对西藏地区治理的意义。
2024-01-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使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伊比利亚半岛征服了海洋获得了世界,但是到了16世纪下半叶,曾经通过殖民扩张拥有难以计数的金银和强大国家机器的伊比利亚半岛谢幕了,除了奢侈的社会风气,没有留下像样的产业,老百姓甚至也没有获得像样的衣、食、住、行。对材料最恰当的理解是(     
A.西班牙大国强盛之路衰落B.大国争霸加剧了西班牙落后
C.争霸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D.西班牙曾经是世界海上霸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鲁家塬子遗址属仰韶文化遗存。遗物有尖底瓶、钵、盆、罐、陶纺轮、刀、石斧、石环及彩陶片、红陶残片。纹饰有鱼纹、几何纹、宽带纹、曲线纹、绳纹、附加堆纹。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出现了早期文明曙光B.新石器时代生产力发达
C.已出现了早期手工业D.有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