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日根据地,是人民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面对1941年以后的严峻形势,各根据地军民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在农村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一方面,地主要减租减息,改善农民的生活,调动其生产和抗日积极性;另一方面,农民要交租交息以照顾富农和地主的利益,联合其共同抗日。

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步,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和肥西县成为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的策源地。根据邓小平的讲话精神,中共中央于1980年召开座谈会,形成《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纪要。随着文件精神的贯彻执行,以“双包”著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向前发展,到1982年6月,全国实行这一制度的生产队达到71.9%。

——摘编自杨凤城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土地政策的政治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农村改革的特点,并说明这场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农业发展情况

朝代春秋战国秦汉
公元年代前770—前221前221—220
耕地面积/万hm21533.33813.3
粮食单产(kg/hm2712.5825
粮食总产/亿kg102.7295.7
口粮总量/亿kg111.4208.8
粮食需求/亿kg123.7232.0
人口/万人32006000
人均占粮/kg320.5492.9

——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材料二   “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科技支撑。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多措并举、凝聚合力、久久为功,才能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改编自李浩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秦汉农业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策支持和农业技术角度,概括现代中国应对粮食安全的举措。
3 . 二战后,苏联出现危机不仅是因为它把战争年代前线和后方通行的一些军事命令的习惯和作风普遍带到了战后,更是因为它以决议和法律的形式,将强硬的战时计划经济体制、战时非常法令和战时专门法庭,或原封不动地,或变本加厉地搬到了战后和平时期。这表明二战后的苏联
A.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危机源于体制僵化
C.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失败D.社会矛盾逐渐激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42年蒋介石访问印度,劝说英印双方在战争大局下做出妥协。1944年中国国民外交协会拟《战后世界和平书》提出,非轴心国的殖民地应限子若干年内必须取得自主与独立,这影响了盟国对战后殖民地的处置。这些外交行动
A.彰显中国综合国力提升B.奠定中国“五常”的国际地位
C.直接影响了抗战的结果D.体现中国寻求大国地位的努力
2022-06-04更新 | 214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5 . 西方文明随移民进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对这一地区的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表现为西方文明的全面移植,以及移植植物在大洋洲的本土化,进而形成具有大洋洲属性与特征的新文明。这反映出
A.西方文明具有先天的优等性B.外来文明本土化形成新文明
C.新文明的形成会伴随新移民D.外来移民大都会带有侵略性
6 . 针对俄乌局势,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4月5日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做出急迫表态:在粮食方面,我们敦促所有国家保持市场开放,抵制不合理和不必要的出口限制,并向处在饥饿和饥荒风险中的国家提供储备。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欧洲国家没有能力保障本国粮食安全
B.地区冲突是引发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
C.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取决于市场的开放
D.国际组织致力于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
8 . 著名的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2017年7月7日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因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和顶尖的建造技术而闻名世界。港珠澳大桥

A.便利了大湾区之间出行和贸易往来B.连接了香港、珠海、澳门和深圳
C.工程全部为跨海桥梁和人工岛组成D.为港澳回归祖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9 . 1950年,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国内高等教育进行文理分校、理工分院的改革调整,使高等院校数量有了明显增加;到1952年底,全国有工业院校47所,农林院校33所,师范院校34所,医学院32所。这次改革调整(     
A.改变了中国义务教育落后的面貌B.重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人才
C.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D.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