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能识破,买尽成都府。”一首关于江口沉银的民谣在四川地区流传了300多年。相传,明朝末年著名农民起义首领张献忠在彭山江口处战败船沉,有1000船金银财宝沉于江底。与张献忠同时代的彭遵泗写《蜀碧》时,也称“献忠率兵十数万,装金宝数千艘,顺流东下,与展决战。展闻,逆于彭山之江口……”2017年4月,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水下考古首期收官,出水的金册、银锭及“西王赏功”金币、银币等文物为我们解决有关张献忠的诸多历史传说提供了科学依据。上述材料表明
A.考古研究是找寻历史真相的主要途径
B.部分民间传说,可能成为考古的参考
C.历史最终都会以考古文物的形态呈现
D.还原历史,必须经各种史料对比研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中国古籍没有类似今天标点,汉代出现断句“、”和“?”,称之为句读,宋代出现了“,”“。”。正因为如此,《论语•乡党》云:“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有人认为这体现了孔子的人本主义观念。但唐代韩愈却认为末句当断为“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样变成了既问人,又问马,并说“圣人岂仁于人不仁于马?”上述现象表明
A.不同的历史史料,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B.阶级立场的不同,对人物的评价会有区别
C.同一历史事件,因理解角度而至解读不同D.对历史真相的了解,应尽可能多占有史料
2022-04-0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商朝司母戊鼎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为,“司”读“祀”,“母戊”是商王文丁之母的庙号,鼎是文丁为祭祀母亲所铸;另一说为“司”意为“后”,因为商代的字书写非常自由, 可以正写也可反写,而此鼎刻着的“司母戊”铭文把“司”反过来写,则是“后”。 1976年,安阳殷墟妇好墓发掘出后母辛鼎,对比发现后母辛鼎的形制和铭文的风格均和商司母戊鼎一致,而历史记载妇好是商王武丁的一个王后,专家由此断定司母戊鼎的墓的主人也是商王武丁的王后。这样反推,“司母戊鼎”应当是“后母戊鼎”。这说明(     
A.新的考古发现证据更充分,“后母戊鼎”更具有说服力
B.单纯依靠考古发现很难判定史实,必须要有历史文献的印证
C.须对史料不断考证与辨伪,历史的真相才能逐渐被认知
D.学术观点须资料确证,如无实证,搁置争议,自圆其说即可
2023-01-04更新 | 19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2023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仿真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对于官书与私记的史料价值高低问题,齐世荣先生曾在《史料五讲》有分析:第一派,“扬官书而贬私记”,诚如邓之诚“斯编取材,首重正史”,但是正史不仅“有书有不书”,而且“时有篡改、伪造和粉饰,出入很大”;第二派,“扬私记而贬官书”,诚如翦伯赞“杂史所记,多系耳闻目见之事,故其所论,较之正史,皆为真切”,但是“私家记载零散,狭恩怨,流于污妄”;第三派,则认为“官书与私记应当并重不可偏废”,诚如顾颉刚“虽然强调新史料的使用,但也很重视传统的正史二十四史”。这说明(     
A.官方史料是历史文献的主体,真实性比较强
B.私家史料敢于暴露史实真相,看事分明真切
C.二十四史与新史料价值同等,两者不可偏废
D.各类史料各有长短,互相参照方可接近真相
2022-12-24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南太湖霅书汇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我们所知道的公元前五世纪希腊的情景是有缺点的,大体说来这种叙述是由雅典一小部分人作出的·……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为我们预先选择好、决定好的。"由此可以推断
A.历史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解释B.现存史料对雅典民主记载不可信
C.历史因年代久远而难辨真伪D.历史真相需要多种材料相互印证
6 . 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随着大量前苏联历史档案的解密,学术界出现了对冷战研究的高潮,如表为不同学者对冷战的历史解释。这表明(     
国家学者著作观点
俄罗斯戈伯莱尔·戈罗迪茨基《1917—1991的苏联外交政策回顾》西方国家和苏联对冷战的产生和发展都负有责任
美国约翰·刘易斯·加迪斯《现在我们知道了:反思冷战史》从政治的角度,以冷战胜利者的心态回顾并评判过去的历史,热衷于研究“遏制战略”
中国约翰·刘易斯·加迪斯《美国的冷战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1945—1994)》具体探讨了经济遏制政策在美国冷战战略中的地位及与政治军事遏制政策之间的互动作用

A.研究者的立场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史料越新就越能够接近历史的真相
D.不同的史学观决定了不同的历史解释
2022-07-1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井头山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镇三七市村井头山南麓。考古学家挖掘发现了由不少碎小海生贝壳、动物骨头和陶片、残骨器等遗物组成的文化层,初步确认该遗址是一处深埋地下8~9米的史前贝丘遗址,这在浙江考古史上还从未被发现过。其中的陶片特征与河姆渡文化既相似又有明显区别。经过碳14检测,并头山遗址文化层的年代均在距今8000年上下,最大的达到8300多年,要早于河姆渡文化早期1000年左右。由此可见(     
A.考古发现往往可以推翻已有结论B.历史结论必须与考古研究成果相印证
C.考古成果比文献史料更能还原历史真相D.科技手段在早期文明探索中起重要作用
2022-07-05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的独立,以下两种观点比较有代表性。
艾德礼
(1945-1951年英国首相)
“统治民族自愿地放弃了对臣服民族的统治,把自由给予了它们。”
伊斯梅
(英国最后一位印度总督的助手)
“印度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
据此,下列推论合理的是(       
A.历史事实难以捉摸不可研究B.研究历史需要对史料进行辨析
C.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D.综合多种解释就可以认清真相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朝嘉靖年间倭患严重,当时文献资料表明倭寇中有一些中国人加入。后世学者们据此在研究中形成了不同观点,如下表所示。这表明(       
时间作者观点
1934年陈懋恒有中国部分失业人民,附从为寇;利用一二汉奸向导入寇
1955年张维华出海民众为奸商、流氓分子
1987年林仁川中国人的成分很可能占到大多数;将民众被迫出海为寇放在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全球化浪潮开始而明政府实行禁海政策的背景下考查

A.历史真相源于史料考证B.史学方法决定历史观点
C.史料解读囿于史家学识D.历史解释烙有时代印记
2022-05-28更新 | 18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2022届高考考前打靶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20世纪20年代,田野考古方法引入中国,以殷墟发掘为代表的近代考古发现促成其与金石学的结合,形成了中国考古学。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大量的田野考古工作的展开,使我们认识到夏、商、周乃至五帝时代的许多传说,其实都有一定的考古学依据,是有相当的史料价值的。而2021年3月,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考古再次有了新的发现,使古蜀王国的历史有了从传说转为信史的可能。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A.经田野考古证实的史料就是真实可靠的史料
B.不同方式的考古研究更有利于历史真相的发现
C.田野考古法是研究古蜀王国历史的唯一途径
D.田野考古论证了神话传说具有可靠的史料价值
2022-05-0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2022届高三选考模拟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