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0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西周通过分封制使天下共主、天下同源的观念得到了加强,扩展了华夏民族的统治地域,使中华文化从文化中心区向四周广泛传播,增强了广大地域内人们的同质性和相互认同感。该学者意在说明西周分封制(     
A.形成了集权模式B.有利于儒家思想形成
C.传播了周朝文化D.有利于巩固统一基础
2021-05-09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铃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大多来自古代经典、著作、历史故事和口头故事下列成语与下图中内容相关的是(     
A.退避三舍B.纸上谈兵C.约法三章D.程门立雪
3 . 在西周时期,战争被作为刑罚的一种,属五刑之首。到春秋时期,代天罚罪的主角由天子变成 了诸侯。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A.争霸战争规模空前B.天子仍具至上权威C.分封体制趋于瓦解D.诸侯维护礼乐规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甲骨文中提及“黍”字最多,多有“求黍”及“求黍年”等字句,但未见有“求麦”“求稻”,《诗经》也多提到黍和稷,据此可以推断
A.黍比稷更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B.中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
C.黍和稷是商周时期重要的农作物D.黍稷稻麦都属于中国古代作物系列
5 . 1924年8月,孙中山发表了详细阐述三民主义的专著,其中写道:“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民对于国家不只是共产,一切事权都是要共的。这才是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孙中山的这些论述旨在
A.进一步完善三民主义理论B.扩大并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C.对党员进行共产主义教育D.阐明联俄联共的具体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明清时期,出现很多关于商业方面的书籍,如《士商类要》《客商一览醒迷》等。这些书籍多要求商人“处财须宽宏大度,怀人以德“凡人作事,先须克己无私”。这反映出当时的商人
A.维护传统社会结构B.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
C.遵守商业平等原则D.积极投身印刷出版业
2021-05-0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代江南地区农民除了种植粮食作物外,也普遍种植桑、麻、棉花和果木等经济作物。万历以来人们用尤墩布为暑沫,极轻美,争购之,有的市镇郊区广开暑袜店,合郡男妇农闲时皆以做袜为生。这表明江南地区
A.农民运用多种经营方式生产B.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得到改变
C.区域间的长途贩运贸易发达D.社会阶层的流动在不断加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31年5月,奥地利最大的信用银行倒闭,随即在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波兰和德国等国都出现了向银行挤兑存款的风潮。据此可知,当时
A.战争引发了金融信用危机B.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解体危险
C.经济危机迅速在欧洲蔓延D.欧洲固守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9 . 甲午战后,“士大夫经此教训,……颇多主行新政,用西法以求自强,而德宗(光绪帝)之态度亦由此渐趋于维新矣”;袁世凯编练新军“亦颇注意于去旧更新,追步西洋”。这一状况
A.推动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B.导致袁世凯势力的崛起
C.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D.加速了清末新政的实施
10 .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说:“没有这个判断,一天诚惶诚恐的,怎么还能够安心地搞建设?更不可能搞全面改革”,“一个是对国际形势的判断,一个是根据这个判断相应地调整对外政策,这是我们的两个大变化。”邓小平意在说明
A.国家要转移工作重心B.外交与内政相辅相成
C.要认清世界形势变化D.时代主题是和平发展
2021-05-07更新 | 273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