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公元前884年,斯巴达城邦和伊利斯城邦在经过旷日持久的战争后,双方签订了一项定期在奥林匹亚举行体育竞赛的协议,即《奥林匹克神圣休战条约》。条约规定,在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禁止任何人携带武器进入,也禁止战争行为。材料所反映的希腊人民的愿望是

A.和平、友谊B.民主、法制C.富裕、强盛D.战功、荣耀
2020-11-2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2018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图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A.对外开放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D.自由贸易政策
2020-08-07更新 | 67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6年高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摘自白居易《朱陈村》


(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有何特点?

材料二   

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哪次会议后实行的?归纳它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有计划地发展重工业,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1930年,斯大林又一次教导俄国农民,使他们明白共产主义制度是什么。他正式使俄国的农庄集体化,成立了农业合作社。

——人民网


(3)按照斯大林的规划,苏联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分别在工业与农业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或措施?
2019-04-2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天津市西青区2014年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试卷
5 . 中国的政治制度自古至今绵延流长,不同时代呈现出不同特点,在传承借鉴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什么深远影响?

材料二   

有人说:“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


(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的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   

俞可平在《人民至上——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文中指出:“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政治制度。”


(3)结合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成就说明“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
2019-04-23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天津市西青区2014年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罗马法规定:“如果一个剪枝工人在扔下树枝时,或一个脚手架工人将一路过的奴隶砸死,那么当他把树枝扔到公共通行的路上而没有事先警告以避免事故时才负责任。”这表明罗马法
A.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
B.保障平民利益,实现社会公平
C.遵循“无过失便无责任”的原则
D.具有典型的形式主义特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关键在于:
A.没有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
B.没有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理想社会
C.没有提出要解放妇女
D.没有提出工人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实现
8 . 某学校学生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1:源头:中西文化的异同.

材料一   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孔子说:“仁者爱人,克已复礼。”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西文化的异同。
探究2:近代:中西相互认识的艰难。

材料二   公元1-1800年,西方人对世界的了解。

材料三   (《南京条约》签订后)假想市场的美景冲昏了商人的头脑,很快地供给就太多了。……最后形成了亏本生意,

——严中平<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的史料(下)》


(2)据材料二,分析西方人对世界认识的变化。据材料三,指出西方人对中国认识的不足。
探究3:现代:猜疑隔绝两败俱伤,互信开放互惠共赢.

材料四   有头脑的苏美关系观察家没有理由埋怨克里姆林宫对美国的挑战.上帝使美国人民受到这种无法致变的挑战……负有的道义和政治领导的责任.

——乔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


(3)据材料四,分析二战后美国和苏联长期相互隔绝的主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是如何逐步与世界接轨,融入世界的?
(4)综合以上探究及所学知识,归纳阻碍或推动中西交流的主要因素。
2018-04-04更新 | 279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题
9 . 李立三(1899~1967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优秀党员,新中国的创建者之一。1930年6月,他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B.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他注意联合农民阶级D.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