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7 道试题
1 . 1988年,由广州市体改委、市政府办公厅调研室、《现代人报》等十个单位发起的评选广州市改革开放十大成就活动,于十二月二十二日揭晓。按得选票的数量排列,位列前三的顺序是,由此可见,此时的广州
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加快路桥和电信建设98372票
率先开放肉菜市场,主要副食品坚持放开供应97513票
17万“个体大军”活跃在城乡,集市贸易繁荣兴旺92691票
A.市场经济成为社会共识B.率先实行改革开放
C.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D.经济发展全国领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西汉时期对土地集约使用的情况,在关中地区和黄河流域东部平原地区相对更为普遍,在黄河与汉水上游之间的地区也样。而在南方长江流域的肥沃土地上,则仍在使用简单的刀耕火种的农作方式。据此可知,当时
A.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明显B.南方小农经济发展严重受阻
C.灌溉农业普遍得到发展D.政治中心地带经济尤为繁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荀子则主张“义者,所以限禁人之为恶与奸者也”。据此可知荀子提倡的“义”更加
A.重视思想道德规范B.追求人心内外和谐
C.强调外在制度约束D.注重社会道义责任
2021-10-26更新 | 464次组卷 | 29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乾隆十三年,清政府正式废除了奏本制度,规定只准用题本和密折。到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又废除题本,统一使用奏折,规定:“内外各衙门一切题本,本属繁复……均著改题为奏。”据此可知,这种上奏制度的变迁
A.契合加强专制统治的需求B.成为清廷政治衰落的诱因
C.促使清廷公文日渐近代化D.规范了中央机构运行机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亚历山大率领大军灭掉了波斯帝国,将马其顿的统治推向两河流域、埃及、伊朗高原,一路直逼印度河沿岸。亚历山大去世后,虽然出现了政治分裂,但希腊、埃及、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多种文化间实现了密切交往和相互交融,“希腊化”蔚然成风。这表明
A.战争客观上增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B.希腊化的出现得益于波斯帝国的灭亡
C.亚历山大东征开始打破东西方文明隔阂
D.亚历山大传承并发扬了东方先进文明
2021-10-21更新 | 1136次组卷 | 20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卢作孚(1893-1952年),原名卢魁先,别名卢思,重庆市合川人。早年深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启蒙思想家学术思想的影响,追求光明。1910年,加入同盟会,从事反清保路运动,投身辛亥革命。1919年接任《川报》社长兼总编辑,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参加李大钊等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主张"教育救国"。1921年任沪州永宁公署教育科长期间,积极开展通俗教育活动,开展以民众为中心的通俗教育与新教育试验,影响全川,后因因四川军阀混战,中途被迫夭折。1924年,到成都创办民众通俗教育馆,红火一阵后又蹈川南教育实验的覆辙。由此转而产生了"实业救国"的念头,1925年,创办民生公司,陆续统一川江航运,迫使外国航运势力退出长江上游。1938年秋,卢作孚领导民生公司组织指挥宜昌大撤退,用40天时间抢运150万余人、物资100万余吨,挽救了抗战时期整个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国民政府嘉奖。被历史学家评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毛泽东评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万万不可忘记的人"。

——摘编自李菲《卢作孚“实业救国”经济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作孚社会活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卢作孚的精神。
7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门下省所掌是一种副署权。每一命令,必须门下省副署,始得发生正式效能。如门下省不同意副署,中书命令便不得行下。”这反映了唐代
A.三省分工明确利于决策严密B.门下省的权力高于另外两省
C.门下中书之间是上下级关系D.部门互相掣肘导致王朝衰落
8 . 1978年10月,邓小平在会见联邦德国新闻代表团时说:“你们问我们实行开放政策是否同过去的传统相违背。我们的做法是,好的传统必须保留,但要根据新的情况来确定新的政策。”邓小平意在强调中国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推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
C.应遵循“求同存异”的外交传统D.坚定对外开放的政策取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世纪末,郑观应指出:“盖国之强弱相等,则借(国际)公法相维持,若太强太弱,公法未必能 行也。”对于中国,“如一国有得,各国均沾之语,何例也?……中国所征各国商货关税甚轻,各 国所征中国货税皆务从重,何也纳之吝也?”郑观应意在说明此时中国
A.司法主权亟须重构B.变法图强迫在眉睫
C.外交体制必须变革D.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10 . 明末地方政权瓦解,盗寇横行;乡绅根据“绅士公议”采取行动,募集乡勇,以宗族或村落为单位结寨,保护乡村的生命与财产。据此可知,明末乡绅
A.成为政府治理的重要补充B.取代政府控制基层社会
C.与封建政府之间矛盾激化D.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2021-10-18更新 | 456次组卷 | 7卷引用:2020年天津高考真题历史变式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