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从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带动“中文热”“中国文化热”,到鲁班工坊帮助共建国家的年轻人掌握职业技能;从开展联合考古项目,到举办艺术节,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图书馆、美术馆等联盟……中国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广泛开展文化教育领域合作,不断加强人民友好往来,持续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摘编自人民日报《文化交流·架起民心相通的桥梁》

材料二   20235月,“茶和天下·雅集”活动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当地市民在活动现场通过书法、剪纸和工艺品展示等领略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

——摘编自李奥《中国文化绽放塔什干》

材料三   202396日,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开幕。5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1200多名嘉宾参会。

——新华社记者马希平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中华文明所具有的五个突出特性。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世界史学者普遍认为,“四大文明”中除中华文明外,其他三个古代文明都消失了,只有中华文明一直延续下来。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

“中华民族始终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最繁荣最强大的文明体屹立于世。”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

“中华文明长期的大一统传统,形成了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中华民族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中华文明包容性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

“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主张以道德秩序构造一个群己合一的世界,在人己关系中以他人为重。”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摘编自邢广程《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意义》

围绕“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这一主题,从表格中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或近现代史的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4-03-29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古罗马的城市是成也贸易败也贸易。由于岛国城邦的更迭,地理位置和体制,早期形态的城市是防御为主;但是城市本身跟随贸易和工商业自发生长,城市或者城邦的存亡更选并不影响人民的富足安定。不同于欧洲地缘城邦和自由贸易的社会模式,中国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隔绝,相对安宁的延续了几千年的血缘宗亲和封建帝制统治,城市布局一直遵循天圆地方、阴阳五行、尊卑有序的文化指导思想,反映在城市平面形态上就是主座居中,左右对称的轴线布局手法。在实际的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如山地、水乡,虽有一些变异,但也尽量遵循这一主导思想。

——摘编自张延生《中西古典理想城市的形态比较》

材料二   关于通商口岸城市形成中的传承与创新,费正清着重强调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另一批学者则认为中国城市发展源于中国传统城市内部结构。建筑风格呈现中西合壁的特色,布局呈现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与近代化街道空间的结合。通商口岸城市选址时倾向于远离老城区之处,以环城道路代替封闭性城墙。从全国口岸城市来看,西北城市依山布局,江南城市临水设街,平原城市平缓开阔,沿海城市随海就势。城市出现工业区、工业居住区、物流区、集体住宅、商业区、行政区、娱乐区等新的功能分区,并不断向城市郊区或外围乡村扩展。

——摘编自《中国通商口岸城市平面形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影响古代希腊罗马和古代中国城市布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通商口岸城市的布局特点。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4 . 陶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景德镇被誉为世界瓷都,在陶瓷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对中国陶瓷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景德镇陶瓷历史上,元青花的出现,既是一次陶瓷技术的革命,更是一次文化融合和时代风尚的变化, 其融合了14世纪儒家文化、道家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蒙古草原文化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元青花的器型普遍较大,这种大器型为文化附加提供了更大的艺术创作空间,绘画、书法等传统文化的艺术样式都可以借助陶瓷媒介进行传播。 就文化传播媒介功能的发挥来看,陶瓷比丝绸、茶叶更适合各文化样式的创作,陶瓷如同纸张一样,成为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基本媒介。

——摘编自张泽兵《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实践》

材料二   中世纪期间,中国瓷器在欧洲受到珍视。1500年后,中西方贸易扩大,欧洲人把购买和搜集中国瓷器说成像去“寻找黄金”。17、18世纪,仅有记载的由荷兰东印度公司运销的中国瓷器就达6000万件, 但当时的外销瓷器规模远不止于此:从市场看,除了欧洲,日本、东南亚和南亚也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重要市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也把美洲市场纳入了世界瓷器贸易中;从贸易商看,除了荷兰商人外,还有中国海商,东印度公司、散商以及已逐渐衰落的葡、西两国商人。

——摘编自刘强《18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制瓷业的衰落:一个全球的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景德镇陶瓷的文化价值。
(2)选取材料二中的某一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对东西方瓷器贸易进行简要评析。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伦敦居民死于天花的比例从1771—1780年的每年5‰以上,下降到1801—1810年的2‰,到1831—1835年,则下降到0.83‰。

——摘编自T.H.马歇尔《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问题:争议现状评述》

材料二   由二等面粉制成的重8磅11盎司的面包,价格为1先令的时候,每个贫穷和勤劳的人为了他自己的生计,或由他本人或其家庭的劳动提供,或者从济贫税中补助,每周必须得到3先令的生活费;供养他的妻子及家庭每个其他成员需要1先令6便士。

……

以此类推,按面包价格涨落为依据来确定他们的生活费,(即是说),以1先令为基数,在1先令以上,面包每涨1便士,对每个穷人本人来说得3便士,对其家庭每个其他成员来说得1便士。

——摘编自济贫决议(1795年)

材料三   英国人口死亡率的变化

年份

1751—1760

1761—

1770

1771—

1780

1781—

1790

1791—

1800

1801—

1810

1811—

1820

1821—

1830

1831—

1840

死亡率(‰)

30.3

30.0

31.1

28.6

26.9

23.9

21.1

22.6

23.4

——摘编自D.V.格拉斯《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人口和人口运动》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要求:明确指出历史现象,解读时要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宣统二年庚戌学历》(阴历)《民国二年新学历》(阳历)
正月初十皇太后万寿

正月十三皇帝万寿

二月十四日国耻纪念日(光绪戊戌德国占租胶州湾定约)39国耻纪念日(光绪戊戌德国占租胶州湾定约)


310国民纪念日(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在北京就任)
三月初一纪念日(光绪丙午宣布教育宗旨)

七月十三纪念日(光绪丙午须诏预备立宪)

七月廿四国耻纪念日(道光壬寅与英国战败订立《南京条约》)828国耻纪念日(道光壬寅与英国战败订立《南京条约》)
八月初八国耻纪念日(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犯北京咸丰出狩热河)922国耻纪念日(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犯北京咸丰出狩热河)
八月十六国耻纪念日(光绪甲午与日本战海陆军败绩)915国耻纪念日(光绪甲午与日本战海陆军败绩)
八月廿七孔子生日

九月初一纪念日(宣统乙酉各省咨议局成立)



1010国庆日(武昌起义)


11国民纪念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212国民纪念日(宣统帝退位)


217国民纪念日(民国南北统一)

注:上述表格是《教育杂志》于1910年和1913年登载的“学历”,即学校一年中各项仪式的日程表。表后并附有说明:“每届纪念日,或于下午最后一时间停课开会,为学生演说当时之历史,或不停课而于课毕后延长一时间以内行之。演说之际,当以今日情形互相比较,于养成国民之爱国心,大有神益。”

(1)根据上述材料,凝练两个以上的时代特征。
(2)选取其中一个时代特征,自拟题目,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10世纪时,庄园在日本遍布全国。庄园主大多为中央贵族、地方豪门和大寺院,他们委派代理人——庄官管理庄园。庄园出现之初尚须向政府交纳租税,但自9世纪中叶以后,有权势的庄园主获得“不输不入”的特权,从而使庄园摆脱了政府的财政控制。地方中、小贵族为逃避国家赋税和徭役,纷纷把自己的土地寄进给中央权贵,自己则变成庄官。这些现象的出现(     
A.稳定了国家财政收入B.减轻了农民人身控制
C.削弱了中央集权体制D.抑制了地方豪强势力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8 . 自君士坦丁大帝于330年启用“新罗马”之后的千余年,拜占庭帝国社会的精英阶层和城市文化都建立在海上供给线提供的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上。当阿莱克修斯一世(1081-1118年在位)出让其海上贸易特权后,拜占庭帝国便陷入衰落。这表明拜占庭文化(     
A.具有海洋性的特征B.继承了罗马法
C.展现了文明多样性D.影响世界发展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9 . 如图为“一五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这种布局(     
A.体现了我国国家安全战略B.有利于东中西部均衡发展
C.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是苏联工业化模式的翻版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0 . 如图为元四家之一吴镇的《松石图》,以凋零枯萎的松树作为绘画主体物,独立于河岸之上,展现了傲骨之风。据此可知,该画(     

A.表达了作者对家国分裂的忧愤B.彰显了文人士大夫的情趣与意旨
C.标志着传统中国画达到了顶峰D.表明了文化下移的社会发展态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