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2021·山东潍坊·三模
1 . 如图为罗马条约签订后法国漫画《共同市场》∶戴着象征第四共和国小红帽的法国民众走近投票箱,箱子突然弹出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头像,连接头像的弹簧是法语单词"共同市场"。该漫画意在
A.表达民众对联邦德国崛起的担忧
B.唤起法国民众对二战的深层反思
C.质疑欧洲一体化法德联合的必要
D.批判冷战形势下人们的猜忌心理
2021-05-28更新 | 2355次组卷 | 9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版)-专题13经济全球化与合作共赢
2021·安徽·二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在反对沙皇专制制度和东正教的斗争中,俄国形成了唯物主义思想传统,因此,普列汉诺夫、列宁等人正是在批判地继承俄国唯物主义思想传统的同时,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列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俄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相统一的理论,为十月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也受到修正主义的冲击。对此,普列汉诺夫首先批判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哲学口号;列宁不仅批判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而且批判了修正主义在俄国的变种合法马克思主义,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传播过程中)胡适主张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认为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没有用处的。基尔克社会主义者梁启超、张东荪认为中国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上述非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三次论战,马克思主义由此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

       ——以上材料均转引自孙大为《中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之比较》


(1)依据材料,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俄两国传播过程中呈现的共同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比较中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有何异同点。
(3)结合20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史实,谈一谈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践性”和“时代性”。
2021-04-23更新 | 396次组卷 | 4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25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021·广东深圳·二模
论述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对世界历史的书写可以追溯到《史记》,但直到近代,中国才出现“世界史”一词。20世纪以来,中国的世界史书写视角经历变化的过程。

年代作者、著作世界史书写视角
1902梁启超《新史学》呼吁国人研究世界史以了解中国在今日世界之中的位置;提倡用代表西方成功经验的进化思想来重写中国历史。
1934何炳松《外国史》反对“欧洲中心论”,认为“欧洲和中国固然为东西两洋文化的重心,不可忽视,但亦不宜偏重。”
19494周谷城《世界通史》“欧洲通史并非世界通史之中心”;“不能忽视亚洲及欧亚之间的活动”;应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形态更迭理论来划分世界历史的时代。
1962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比较系统地叙述了整个世界从人类的起源到一战结束的历史。但受苏联世界通史模式影响。
1994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突破了苏联世界通史模式,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重构世界史的宏观体系,考察世界由分散演变为整体的全部历程。
2004马克垚《世界文明史》通过全球视角将各文明的纵向发展与横向交流进行勾勒,强调各文明的发展、交流、共存,揭示世界的多样统一。
2010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展示了世纪之交中国学者对世界历史的独立见解,努力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构建中国的世界史话语体系。

——摘编自徐蓝《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观念的发展与中国的世界史教学》等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中国的世界史书写”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阐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