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21-22高三·浙江·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据《诗经·閟宫》记载,周公东征平定三监之乱后,周成王感念周公的功劳,将周公的长子伯禽封于鲁,到那里奋发有为、拓土开疆,做大周王室的忠臣良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同姓贵族是分封的唯一依据B.巩固周王朝的统治是周成王的主要目的
C.鲁国是最早的一批封国D.鲁国的分封强化了中央集权
2022-12-21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预测卷(六)(13页)
2 .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大转型时期,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现有文献记载来看,乡作为基层组织至少在西周时期已经存在。乡校,即乡中设立的教习之地,它不仅仅是培养贵族子弟的场所,还是乡人参与讨论时政之地,商鞅变法后秦集小乡邑聚为县,县政权是代表秦王朝执行统治人民全部职能的机构。县以下有乡、里和亭两种不同的政权系统。乡和里是行政机构,亭是治安组织。

材料二

从远古到西周时期在秦人的历史记忆中,其母系先祖女修、女华出自炎黄世系,秦人为炎黄的姻族。秦人长期活动在西周的西部边疆,因善于养马,西周赐予封邑,收为附庸。直到西周末,秦人仍然是西部边陲的“游牧部落”。
春秋时期秦襄公因护卫周平王东迁洛邑有功,被封为诸侯,秦人由此进入诸侯国之列。此后,秦人一再东迁,势力扩大到关中地区,成为西北地区一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然而在整个春秋时期,中原诸国一直将秦人视为夷狄并加以歧视。秦人为此深感自卑。“秦国僻陋戎夷,犹惧为诸侯笑。”
战国时期战国初期,秦孝公即位后,中原诸夏视秦人为夷狄。“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秦孝公深感耻辱,表示“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孝公迁都至咸阳,完成了其活动中心由陇右到关中腹地的重大转移。战国时期,由于秦国实力不断壮大,取代周室、吞灭群雄的战略意图越来越明显,秦国与关东六国逐渐形成紧张对抗的关系。六国人士深感岌岌可危,对秦国充满仇恨和畏惧。但是,秦人身上的“夷狄”标签,在战国晚期已经淡化,甚至消失。秦国发动的兼并战争,在六国人士心目中不是异族入侵,而是强者对弱者的征服战争。秦与六国之间已经不存在夷夏之别,秦人已经完全融入并认同华夏民族。

——依据彭丰文《秦人已经认同华夏民族的心理历程及其历史意义》编制

材料三   从思想文化角度来看,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人兴起是最值得注意的现象。在周代,士是贵族阶层的一员,他们接受教育并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其地位居于大夫之下,庶人之上。在社会大变动时期,少部分的士跻身于卿大夫的阶层,大多数人则降入庶人的行列,成为士农工商的一分子,这是士人的主要来源。此外,王官下降、庶人上升也增加了士人。士人既在本邦国“学而优则仕”,也在各诸侯国之间流动“仕无定主”。随着君主对于士的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养士之风逐渐盛行。

——整理自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基层管理方式的变化及产生的积极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人活动空间的发展变化的特点。概述秦人融入华夏民族的历程及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三,概括士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士人兴起”对于当时社会的影响。
2022-02-09更新 | 201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预测卷(六)(13页)
3 . 《沈氏农书》(1640年前后编著)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C.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D.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2020-11-01更新 | 143次组卷 | 70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二第1单元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同步训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唐代尚未使用雕版印刷B.宋代雕版印刷术普遍使用
C.宋代活字印刷日臻完善D.宋代已广泛使用活字印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原因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农业生产合作化的建立
C.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实现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019-05-16更新 | 151次组卷 | 29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二第4单元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同步训练)
6 .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是研究秦代历史的重要考古材料。根据竹简中《秦律》的记载,秦朝服徭役有工钱、配发衣服、有农忙假,冬季减免工作量的1/3。这与有些中国古代官方史书的“暴秦说”产生了矛盾。这一现象说明了
A.历史事实虽然客观但却无法真正获知
B.竹简中的记载比后代史书的记录更可靠
C.考古学的唯一使命是证实史实的真伪
D.考古发现有助于增进人们对历史的认识
2018-10-19更新 | 121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杭州十八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三历史周末自测卷八
7 .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2019-04-17更新 | 616次组卷 | 33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二第5单元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同步训练
8 . 据《全球通史》记载:1987年6月,戈尔巴乔夫在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上坦率地说:“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正在迅速变化的社会,我们面临很多新问题,相当复杂的情况。”苏联当时面临“很多新问题”的根源是(   
A.严重的国内民族纷争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与美国全面对抗处于劣势D.国内政局时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二年,朝廷在景德镇设“御窑厂”,镇内有官窑五十八座,“昼间白烟掩盖天空,夜则红焰烧天”,生产规模宏大。一般来说,历代由朝廷垄断专用的瓷窑均称“官窑”,由官员管理。因为这样做主要是可以
A.保证朝廷有丰厚的财政收入
B.生产足够精美的产品
C.显示朝廷的威严
D.保证新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中记载:“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其中“政治制度的改变”是指
A.启蒙运动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C.工业革命的开展D.世界市场的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