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6 道试题
1 . 恭亲王奕䜣上书陈说:“臣等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害也”,力主变通内外政策,对外妥协,度过危机,并酌议章程六条,其中首条便是“京师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专责成”。由材料可知(     
A.恭亲王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
B.变通政策的目的是为了镇压国内的农民起义
C.内外政策的实施使清政府成功地度过了危机
D.总理衙门推动了近代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启动
2023-12-03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梁启超所作《中国历代民德升降表》如下,他将春秋以来的“民德”按优劣分为6个等级,认为东汉民德最优。下列所述中国古代各朝代民德升降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注:梁启超认为民德分为私德与公德,“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
A.东汉上升得益于光武中兴,推行礼治B.五代时期与三教并行政策相关
C.明朝末年源于宦官专权、外戚干政D.清代的表现是因理学遭到打击
2023-12-03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大安市坐落于吉林省西北地区,此地历史悠久,古代有夫余、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在此游猎聚居、繁衍生息。据记载辽朝推行四时捺钵制,其中有四代皇帝曾定此地为“春捺钵”的行营。此制推行反映辽朝统治的特点是(     
A.因地制宜B.因俗而治C.胡汉合治D.胡汉分治
2023-12-03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4 . 《论语》记载,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释疑》解读:“若不采民诗,则无以观风。风乖俗异,则札无所立,礼若不设,则乐无所乐,乐非礼则功无所济。故三体相扶,而用有先后也。”。由此可知,孔子思想(     
A.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B.以继承传统为目标
C.有助于恢复西周制度D.兼具文化和政治功能
2023-12-03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5 . 关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阶级或阶层的人物,看法多元。

材料一   地方通常为专制主义笼罩,寒带形成强盛与自由之民族。自由散漫的割裂于各个角落的山地居民坚决主张要平民政治(原始民主制或者寡头制),大平原的人则要求让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君主制),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从决定作用逐渐下降到影响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影响作用变得越来越小,但其作用将是永远存在的,并且给人类文明打上了深刻的烙印。所以说虽然“地理决定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外因论,但并非没有兰毫道理和意义。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地理环境与历史发展”确定主题,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探讨评述。(要求:赞成、反对或提出另外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百年曲折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通商口岸、洋务企业及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就中国而言,自19世纪中叶现代经济开始发展以来,也有明显的双元经济现象。这种现象,早在1920年代雷默(C.F.Remer)已经指出,他把距离铁路、大河两天行程以内,而便于对外贸易的地区称为外层中国(Exterior China),把该范围以外的地区称为内层中国(Interior China),他认为两个中国宛如两个经济单元。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下)》


(1)结合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三幅历史地图所涉及的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外层中国”的大致范围及经济发展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许倬云在《从五四运动论自由与民主》中指出:至于引入赛先生,这一诉求原是人类追求知识的大势。可是在中国,科学主义弥漫于人心,“科学”两字被当作信仰。很多人以为科学呈现的知识即是绝对的真理,竟不知科学是不断在假设与求证,不断地验证与开拓,是永无休止的求知过程。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A.开启中国近代科学革命的序幕B.对待西方文化持盲目接受态度
C.对中、西方文化缺少批判精神D.新文化运动促进中国思想解放
8 . 学者陈汉玉提出:“拓跋人的自觉汉化,从北魏建国之初就开始了;孝文帝亲政前鲜卑和汉族统治者之间就出现空前融洽的局面……可见,用胡汉矛盾的激烈来解释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是没有说服力的”。这段材料,学者意在表达孝文帝改革(     
A.是由阶级矛盾激化引发的B.变革的指导思想一脉相承
C.儒化加速了封建化进程D.主要贡献是促进民族融合
2023-12-03更新 | 243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9 . 黑格尔在解读古希腊一命题时指出:“它表现出一个非常显著的转变,就是一切内容,一切客观的东西,只是在与意识的关联中存在。因此,思维在一切真理中被宣布为基本环节。”同时也表达了一种相对主义: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取决于我们的活动或情境——认识相对于我们的情境。据此可知,黑格尔所谈及的这一古希腊命题(     
A.带有一定理性主义的色彩B.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
C.凸显集体利益至上的理念D.源于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世纪末19世纪初,受“家庭天使观”影响,英国中产阶级妇女囿于家庭小圈子。19世纪后期,越来越多的打字员、书记员等专业办事人员来自中产阶级妇女,新兴行业的涌现,为她们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提供了新的职业选择。据纺织工委员会报导:兰开夏地区,因为工厂劳动,女孩子在16-25岁期间能够为自己积聚100磅左右的嫁妆,单身女子或寡妇也能够靠自己独立的经济收入而生活。1815-1835年期间,英国出现了独立的妇女运动:1835年,1500 名杭棉女工在西兰定举行罢工,这些妇女正是通过自己的组织,第一次为自己,为整个阶级发出震撼人心的呼声。1866年,有1500名中产阶级妇女签名请愿,要求妇女的选举权,促使议会第一次讨论妇女选举问题。

——摘编自潘迎华、管佩韦《略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妇女》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英国女性角色和地位变化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