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基础。学术界新观点认为,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下列关于新观点解读不正确的是
A.否定了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B.强调农业经济发展是工业革命劳动力的重要来源
C.不再强调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之间的必然联系
D.认为农村资本主义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多方面条件
2 . 观察1935年漫画《新政治疗》。画面中山姆大叔一脸病容,精神不振。他的身旁摆放着一堆药瓶。罗斯福化身为医生,提着“新政疗法”的药箱,对化身为护士的“国会”说:“毫无疑问,如果我们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就必须更换治疗方案。”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新政治疗”到1935年仍收效甚微
B.大量管理机构使美国经济更加混乱
C.社会舆论对罗斯福新政失去了信心
D.新政的实施一定程度上需要国会支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90年,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他解释创办该厂的原因是:“枪炮、路轨各厂,皆以铁厂为根。船板锅炉及各机器,皆需精钢,炮钢尤精。中国向未解炼钢之法,今日炼钢尤为自强要务,必宜速为讲求,则船、炮及各机器所需钢料皆不外求,庶不外求于人。”以下对汉阳铁厂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它的创办有利于中国的军事近代化
②它属于官督商办的近代股份制企业
③它的创办使清政府达到了自强自救目的
④它的创办反映了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中共一大是在秘密状态下召开的,因此关于她的召开日期众说纷纭:“一大”的亲历者张国焘说是6月底,陈潭秋则说是7月底。抗战时期,中共将党的纪念日定为每年的7月1日。学者邵维正查阅了相关的苏联档案、当事人的回忆录以及当时的报刊杂志等多种史料,考证出中共一大召开于1921年7月23日。这一结论被学术界和中共所认同。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历史带有主观色彩,原无真相可言
B.历史解释应该允许而且提倡多元化
C.历史研究应该对多种史料进行考辨分析
D.历史研究只有结合亲历者的结论才可信
5 . 冷战时期某国国内出现经济困局,缺乏资金供应来推动社会正常运行,国内更出现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的“滞胀”问题,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该国可以向世界银行申请短期贷款B.该现象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
C.该国政府可适当减少政府宏观干预D.建立及完善社会福利体系
6 . 民族交融,民族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刘向在《<战国策>书录》中说:“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仿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唐朝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唐朝统治者具有较为开明的民族思想,坚持“中国既安,远人自服”的民族怀柔政策,唐太宗认为“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终至贞观年间“四夷宾服”的政治景观,太宗也被各族共尊为“天可汗”。在强调“华夷之辩”的中国古代,这种开阔包容的气度更显不易……唐廷对周边民族不是一味武力征服,更多时候谋求的是双方的友好和平。当时,唐廷与吐蕃之间友好交往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事例。

——引自宇欣等《中国历史大讲堂·唐史十二讲》

材料三   在统治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简而言之,就是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原则,保持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宗教信仰,重点笼络各民族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特点的行政管理。一向足智多谋的孙中山看出要召集知识分子做组织者,必须有一套革命理论。在知识策划方面,他想出了一个“三民主义”。第一个即民族主义,意味着人民和种族结为一体;第二个即民权,即人民的权利和权力;第三即民生,按照古代含义,它意味着百姓生活得不错。

——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四卷)》、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解读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历史现象,并从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指出其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唐太宗对不同民族地区采取的“友好和平”的统治方式,并概述唐太宗在位时“唐廷与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史实。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写出清朝中央设置的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名称。清朝留下了不少令人称道的建筑文化遗产,请列举其中体现“笼络各民族上层分子”这一原则的相关建筑并加以简要说明。②写出“民族主义”在同盟会“十六字”纲领中的对应内容。试以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举措和法令为例,说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将“人民和种族结为一体”的具体表现。
2021-09-03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下面漫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战爆发前欧洲错综复杂的形势。对该漫画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因“阿尔萨斯洛林”问题,法国视德国为最大的敌人B.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的争夺,形成了“危险的巴尔干”
C.由于争夺世界霸权和市场,对峙双方成为“殖民对手”D.为了对付“三国协约”,德、意、奥结成“三国同盟”
2021-09-03更新 | 232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诗经》记载:“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对材料中体现的选官制度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反映的是西周至春秋的选官制B.是与分封制和宗法制相配合的
C.是贵族时代垄断高官的世官制D.适应了战国时诸侯争霸的需要
9 . 1987年,乔治·莫尔斯基发表著作《全球政治中的长周期》,提出了著名的长周期理论。认为世界霸权更替呈周期性规律(见下图),一个大国霸权形成后必然经历权威丧失和权利分散,并最终被另一个霸权国家取面代之。对此图的解读符合作者观点的有
                    图表:莫德尔斯基的全球权利长周期

①海军实力是衡量大国霸权的重要依据
②三次英荷战争是荷兰霸权衰落的主要原因
③“七年战争”后确立了英国第一周期的霸权
④美国霸权衰落后权利被分散于西欧、日本、苏联等
A.①④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021-11-10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届高三11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41年,红军卫生学校第十四期即更名后的中国医科大学第一期学员毕业。下图为当期学员申玉英的毕业证书,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该学员毕业于民国二十九年B.题词倡导医学人道主义精神
C.该校为中国第一所西医院校D.它直接反映正面战场的抗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