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法国斯特拉斯堡各类印刷出版物所占百分比的数据统计表。表中数据变化主要表明(     

宗教书籍

古典书籍(哲学、文学、艺术等)

其他(占星术、几何、代数等)

15世纪末

60%

10%

30%

16世纪初

27%

33%

40%

A.欧洲宗教意识日趋淡薄B.古典作品受到广泛关注
C.人文主义思想影响扩大D.法国成为欧洲文化中心
2 .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1953~1958~1963~1966~1971~1976~1981~
1957年1962年1965年1970年1975年1980年1985年
年均增长率4.5%4.3%11.1%3.9%4.0%5.1%8.1%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
公有经济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5%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
个体经济71.8%7.1%

材料三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77.6%22.4%
1997年25.5%39.1%17.9%18.5%


(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2)分析材料二,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
(3)材料三中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应该是什么类型工业?与1978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最为密集和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B.“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2021-09-04更新 | 696次组卷 | 172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4 . 民国三十一年设厂数为1138家(其中民营1077家),民国三十三年只有549家(其中民营533家),民国三十四年,民营设厂数只有68家。……重庆民国三十二年871家工厂中,停产者达270余家,……衡阳有民营机器业90家,已停工者达20家,占22%。上述数据说明( )
A.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遭受严重挫折B.西部和南部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重心
C.实业救国思潮的涌动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D.官僚资本是当时民族经济发展的最大敌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据某学者统计,明代从洪武到嘉靖200年间主要实行“海禁”,隆庆、万历以后部分“开禁”,“海禁”时间是“开禁”的3倍;清代前期196年,39年“闭关”,157年基本开放,其中1757~1840年实行广州一口通商的“半闭关”。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
A.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B.旨在保护民族经济的发展
C.推动了国内各地区长途贩运贸易的兴起
D.反映出经济状况逐渐恶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