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2—1826年, 英国对拉丁美洲各国发放了10次贷款, 共2100万英镑。1824年,在阿根廷首都居住的英国商人已达3000人,约有100家英国商行在西属拉丁美洲开业,英国还迫使一些拉美国家签订有利于英国商人的条约。而就在前一年,美国宣布“不介入欧洲事务,欧洲也不能干涉美洲”。1824 年,哥伦比亚和墨西哥决定解放古巴,美国国务卿克莱声称古巴“在西班牙以外的任何大国的统治下,尤其在英国的统治下,美国有正当理由感到严重的不安。”1846 年,美国迫使哥伦比亚政府签订条约,获得自由通过地峡的权利,并取得了地峡铁路和运河的修建权。

——摘编自齐世荣、吴于廑《世界近代史》(下卷)等

材料二 2011年12月,拉美和加勒比地区33国举行会议,宣布正式成立拉共体。2014年7月 17 日,习近平在巴西利亚举行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上,发表了《努力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的讲话,提议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他指出, “中拉经济互补性强,发展战略相互契合”,中方“倡议双方共同构建‘1+3+6’合作新框架”。2018 年,中拉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一带一路”特别声明》,正式确认拉美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到2020年春,已有19 个拉美国家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摘编自周冲、周东阳《“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拉美国家贸易潜力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加强争夺拉丁美洲的背景及给拉美带来的危害。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与拉丁美洲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拉丁美洲在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7日内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靖康之乱后的北方人口南迁是我国三次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的浪潮之一,且它的规模最大,距今最近,对近现代的中国族群的分布和文化传承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时期的人口南迁持续了约一个半世纪,按照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靖康之乱时期:从1125年至1142年前后共十七年,这一时期的移民分布面最广,遍及南宋各个地区,其中江南、江西和福建吸引了大量的移民,为移民的主要分布区域。宋金对峙时期:从1141年至区1234年,由于双方发生大规模战争,人口南迁也随之出现。南宋蒙元对峙时期:宋蒙战争持续了20余年,受此影响,这一时期又出现移民的高峰。后面两阶段的移民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离长江不太远的地方,以及淮南、荆襄与四川的北部。

——吴松弟《中国移民史—辽宋金元时期》

材料二   综观美国历史,出现过三次大的移民浪潮。第一次移民高潮(1680-1880):移居北美的清教徒把北美视为上帝恩赐的希望之乡,把新大陆描绘成地肥水美的人间天堂,吸引了大批欧洲移民。他们主要来自英国,还有其他西欧和北欧国家的人。除了欧洲人,这一时期的另一主要移民群体是非洲黑人。自1619年首批黑人奴隶被贩卖到北美,在几个世纪的奴隶贸易中共有1000万黑人被贩卖到西半球,其中有40万人到了今天美国境内的各个殖民地。第二次移民高潮(1900-1920):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进入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需要大量劳力。第二次移民浪潮中的移民主要来自南欧、中欧和东欧,以意大利、匈牙利、波兰和俄国移民为主体,这些移民多数来自乡村。第三次移民浪潮 (1965-现在):1965年美国通过了移民和归化法,1961-1984年之间还通过了一系列难民法,移民政策的放宽带来了第三次移民浪潮。这一时期的移民来自更广阔的领域、更多的国家。……来自不同大陆、不同国度的移民构成了美国人口的主体,而且每年的新移民仍然在不断改变着美国人口的种族、民族构成。

——《美国文化的移民特征》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况这一时期移民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况美国三次移民浪潮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移民浪潮给美国带来的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口迁徙的认识。
2024-04-2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东汉末年以后,黄河中下游地区畜牧生产呈现一路下滑的趋势,在魏晋—隋唐时期,当地畜牧经济发展却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反弹过程。在这一历史阶段中,畜牧区域曾一度向东南方向显著扩张,国营和私营的大型畜牧业都取得明显发展。可以说,十六国至唐初,黄土高原地带一直是胡、汉混杂居处而以少数民族为主体,其经济生产也以畜牧业为重。由于畜牧经济的发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羊肉酪浆”之类的饮食物品乃成为“中国之味”,“食肉饮酪”在社会上曾一度相当流行。唐代胡食风行,胡食的特点之一就是食肉量较大,而畜牧业的发展,可为社会提供大量的肉食来源。

——摘编自王利华《中古时期北方地区畜牧业的变动》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的大部分时间,很少有英裔美国人考虑过迁徙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广袤土地上。“西部地区”给人的印象是“美国大沙漠”,不适合文明存在。19世纪40年代以后,许多美国人开始对西部特别是牛仔的形象赋予浪漫色彩,他们将西部地区看作是勇敢者和上进者经历艰难险阻可以建设新文明的地方,将实际上工资低廉的雇工描述为强大而不朽的传奇人物。欧洲移民后裔定居西部的过程,至少在两个世纪中主导了美国人的国家想象,有时也成为历史学界讨论的中心话题。20世纪的历史学家则将西部描述为一个勇敢、成功、对抗、贪婪以及失败并存的地方:破败废弃的小镇,荒凉阴郁的印第安保留地,穷困潦倒的贫民区,生态遭受严重破坏的自然景观与辽阔的牧场、肥沃的农田和繁华的城市共同构成了西部。他们强调,在塑造西部社会的过程中,妇女和男人发挥了同等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三   2000-2003年,重庆市外迁农村移民12.16万农村移民,2004年继续外迁2.34万人。截至2003年,外迁移民占三峡库区全部农村移民的41%,减轻了库区的土地负荷和人口压力,有利于防止乱垦滥伐和水土流失。1998年以来,三峡库区停止了开垦荒地,对已开垦改造的25度以上的荒地和低产地,逐步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截至2004年,重庆市的自然保护区达到48个,总面积8290平方公里,初步建成重庆市及三峡库区珍稀濒危动植物抢救、繁育及迁地保护中心。

——摘编自刘德绍、杨力《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六国至唐初,黄河中下游地区畜牧经济反弹的表现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述美国人眼中“西部”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变化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从迁出地的角度,谈谈三峡移民的意义。
2024-05-01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江津第二中学校等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过“三线建设”,重庆建立了门类较为齐备的以常规兵器制造为主,电子、造船、航天、核工业等相结合的国防工业生产体系。至1980年,“三线”新建企业加上原有兵工厂,重庆地区拥有38个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固定资产原值达18亿元,占全市工业固定资产原值的20%。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重庆计划单列后,随着重庆城市经济活力和规模的提升,城区快速拓展。重庆于1997年第三次成为直辖市后,开始了现代城市化发展。重庆县城逐步改设为区。由县城到区的改变,给原来的县城带来了现代城市化发展。城市化由主城向周边扩散。为适应迅速城市化的大潮,重庆开始打造庞大的基础设施网络。当地从2009年开建的黄桷湾立交桥是该地区最复杂的立交桥之一,总共5层,匝道多达15条(现有20条——编者注),汽车可在这里驶往8个不同方向。外国投资也助推重庆经济增长。

——摘编自中央政府门户网《“三线建设”在重庆》环球网《美媒惊叹重庆25年来发展巨变》等

材料二   近五年,重庆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7年的2.01万亿元增加到2.91万亿元、年均增长5.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配套政策体系基本形成,滚动实施三批次重大合作项目、完成投资3916亿元。成渝中线、渝西、渝万、成达万高铁全线开工,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在建及建成省际高速公路通道20个。中央部署的重大改革试点任务扎实推进,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全市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五年净增市场主体107.2万户、总量突破340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5.9%。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运输网络覆盖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个港口,中欧班列(成渝)运营水平全国领先,国际航线增至109条,新增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城市53个,新增驻渝总领馆3家,内陆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重庆严格落实长江保护法,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41平方公里,实施地灾重大工程项目319个……红岩文化公园一期工程建成投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拓展,6个区县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全覆盖。选出“时代楷模”毛相林等一批全国重大先进典型。

——摘编自《2023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建立后重庆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重庆城市发展取得的成就。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重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023-06-1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东九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私有经济关系和私有制关系已经变成与内容不相适应的外壳了,如果人为地拖延消灭这个外壳的日子,那它就必然要腐烂,——它可能在腐烂状态中保持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在机会主义的脓疮迟迟不能治好的最坏情况下),但终究不可避免地要被消灭。

——摘编自《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

材料二   实行有限度、有组织的退却策略的政治基础是无产阶级专政,正因为无产阶级牢牢掌握着国家机器,所以不必害怕退上那有风险的一步……退上这么一步,将来要跨回来的,还要再进一步。

——摘编自《列宁论新经济政策》(列宁1921年—1923年讲话、报告合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中列宁著作、文章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并谈谈你这种新发展的认识。
2023-01-2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北朝时期,中国的针灸术传入日本。隋唐时期,日本的留学生和遣唐使来华,医药学是他们学习的重点之一。同一时期,印度佛教医方明经书相继被翻译为中文,朝鲜、东南亚的药物和医术也不断传入中国。公元651-798年,每年从阿拉伯、波斯驶往中国贩卖香药等货物的船只达4000余艘。五代时,李珣著《海药本草》,专门介绍外来药物。宋代,受阿拉伯医学的影响,药物制剂有了改进,出现了“九衣”。明清时期,中国人痘接种术传遍各大洲,为人类预防和控制天花流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陈景彪《古代中外医药的交流互鉴》

材料二     金鸡纳原产南美,可用来治疗症疾等发热性疾病。从1640年至1776年,金鸡纳树皮源源不断地从南美运至欧洲。19世纪随着实验医学的发展,金鸡纳的主要成分奎宁被提取出来,其药用价值逐步得到证实。1820年,金鸡纳的抗疟作用在欧洲得到官方认可。英国陆军部、荷兰和法国殖民地农业部都将奎宁列为必备药物,这极大降低了士兵和移民的死亡率。随着欧洲对奎宁需求的激增,金鸡纳在19世纪上半叶成为南美各国出口到欧洲的主要产品,然而非科学的采集方法导致金鸡纳树皮日益稀缺。为摆脱对南美洲金鸡纳的依赖,欧洲人开始在锡兰、缅甸、爪哇等地陆续砍伐了几十万英亩的森林用以种植金鸡纳。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球性的金鸡纳种植园网络基本形成。

——摘编自王林亚《改变世界的奎宁:全球环境史视野下人类对金鸡纳的认知,引种及影响(1853-1939)》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外医药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鸡纳从一个地方性药用植物逐渐成为全球性商品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历史上的医药交流,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殷、周是中国的奴隶社会,也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起源时期,基本上奠定了后世政治思想发展的基础。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诸子纷纷周游列国,向各国统治者兜售各自的治国之道。秦汉之际,中国实现了新的统一,为各家的治国之道提供了实验的机会和场所。隋唐又重建了统一大帝国,此时的儒学已是以儒家的仁义德礼为主体,结合法家的信赏必罚、黄老的帝王南面之术的一套有原则、有方法的、完整的治国方案。自宋以后,主流政治思想是所谓程朱理学,是倡导性命义理的新儒学,它表明儒道佛三家的合流。明中叶一直到清中期,资本主义萌芽有了长足发展,这种现象也在思想观念中明显地反映出来。王船山、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就是这个时期的思想代表,他们大都对封建社会和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

——摘编自徐大同《从政治学角度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线索与特色》

材料二   西方“民主”一词的词根有两个,一个是“人民”或“地区”,另一个是“权力”或“统治”,两字合成“民主”一词,其原义是指人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统治或管理城邦的活动及决定城邦制度,因此,人们把民主理解为“人民的权力”或“多数人的统治”,西方的民主观念一直包含着各种不同内容的理论。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反复震荡中,人们认识到,不仅旧政权——封建专制政权,是一种“祸害”,在革命中建立的新政权-资产阶级政权,在不加限制的情况下也可能成为“祸害”,主权在民的思想理论逐步演变成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逐渐形成由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人们在自然法的引导下自愿约定组成国家的学说,也就是国家和法的起源学说。西方近代以来民主思想的演变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演进过程。

——摘编自马学刚、郭圣莉、孙艳红《西方传统民主政治思想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阶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和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本质差异,并谈谈你对政治思想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073日,艾寺逊指示奥斯汀:“鉴于朝鲜的局势,国务院认为此刻在安理会提出中国代表权问题不可取,一旦发现有提出这一问题的可能迹象,你就应向各国驻联合国代表表明美国政府这一立场。除此之外,你可向有关国家指出,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政府更不愿看到中国代表权的变更。”

材料二1971426日,一个特别的总统委员会建议美国“尽早”支持北京进入联合国而又不开除国民党当局代表。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准备,罗杰斯在197182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正式公布了美国政府的新政策,他说:“美国将支持今年秋天联合国大会上要求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席位的运动。”关于中国安理会席位问题,“根据联合国会员国作出的一项决定得到解决”。美国最终放弃了战后20年来实行的坚决反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政策,而实行有条件的支持,即同时保留中国台湾在联大的席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廷中《关国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政策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阻挠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1年美国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政策发生变化的背景,并对美国这一政策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统治者认为“农乏谷种,田事殆废,粒食绝望……实可怜悯。”尤其是相对贫困的农村下户、客户,一旦遇灾,极易“流离饿死”,“最可怜悯”。南宋董煟强调,政府在救灾扶贫中责任至重,必须严明对相关官员的赏罚。除了赈济,宋朝也以其他形式扶贫救灾,如曾巩在越州向农民放贷种粮,平江知府蒋璨兴修水利,“于三县见赈济人内,募强壮人充。”对于参与其事的富豪,宋代实行赐爵等奖励政策。一些儒家学者也积极投身乡村扶贫事业,如范仲淹捐田设立了范氏义庄,朱熹则大力推广社仓。

——据毕学进《论精准扶贫的历史逻辑》

材料二   1978年前,中国农村贫困人口超过2.5亿人。对此,邓小平提出:“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从1979年夏收起,政府开始对粮食实行减购提价政策,当季即减征50亿斤,提价20%,超购部分在此基础上加价50%,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1978~1985年,全国人均粮食产量增长了14%,棉花增长78.9%,肉类增长87.8%。到1984年,乡镇企业总数增至606万个,产值达1709亿元。1985年,农村贫困人口下降到了1.25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由33%降至17%。

——据王俊文《当代中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救灾扶贫活动的特点,并简析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1985年中国有助于农村反贫困的措施,并谈谈你的认识。
2021-07-19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