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在秦始皇陵西侧一座古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通过研究发现,这些文物全部都是秦时期的器物。其中金骆驼(如下图)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单体骆驼。金骆驼属于“双峰驼”造型,工艺精致,在当时的中原地区很少见。下列对金骆驼的历史研究价值最准确的理解是
A.是研究秦代经济、科技、文化最重要的实物史料
B.为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前的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依据
C.证明了古代中国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最早交往
D.证明张骞出使西域前就已存在多条中西交通道路
2020-04-29更新 | 686次组卷 | 22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图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馆藏汉代牛耕画像石,出土于江苏省睢宁县双沟镇。画像中二牛抬杠犁耕,农夫单手扶犁,旁边还有一个妇人正挑着担子为农夫送饭,农夫后方还有一儿童提篮播种。这一文物反映出(       
A.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开始确立B.生产方式具有多样性
C.社会贫富分化现象日益明显D.农耕家庭的劳作场景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日报》关于新中国初期文物保护工作的报道数量出现过几次峰值。第一次峰值出现在1950年7月,该月上旬共有4篇关于文物保护法规出台的公报。第二次峰值出现在1955年5月,台湾当局筹划“长期出借”文物至美国的举动引发政府、学者、群众的一致抗议,多篇文章与此相关,第三次峰值出现在1956年2月,当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考古工作会议,关于会议的报道、发言、决议和倡导成为《人民日报》文化版面的“重头戏”,第四次峰值出现在1957年9月,当时第一次文物普查初见成果,该月有大量文章介绍新的考古成果。

——摘编自胡岳枫《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物保护》

材料二   195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5次大会上,意大利代表团提出了保护武装冲突中文化财产的公约草案文本。经多次讨论后,“海牙公约”及其协定书和实施条例于1954年通过,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武装冲突情况下全面保护文化遗产的专门性和国际性公约。1965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成立,该理事会是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业咨询机构,起初有25个国家参加,截至2019年已扩大到107个国家,在它主持下制定了一系列文件,提出了采用多学科综合方法、尊重文化多样性与完整性等保护原则与方法。

——摘编自陈洁《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历程演变(1931﹣2005年)》等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内容,分别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文物保护工作和20世纪中后期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特点。
(2)结合所学内容,各举出世界和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3个,并任意选择一个,说明其能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
2023-07-23更新 | 56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D.礼乐制度的破坏
2022-09-15更新 | 2524次组卷 | 108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奴隶指在罗马社会中不具有自由人身份的人,在法律上被视为物;奴隶的身份可能因出生、受到刑事处罚或在战争中被俘所致;奴隶可以被解放而成为自由人。【1】②奴隶的释放问题是罗马法中重要的一部分。③《十二铜表法》中就有相关的条文。【2】④表明当时即已存在释奴现象。

注:【1】《罗马法词典》【2】《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八条、第十一条

(1)材料一中哪些是对历史事实的叙述?哪些是对历史事实的解释?(填写序号即可)

材料二2014年至2015年,我国进行了“丹东一号”的水下考古调查。2015年,经过考察出水文物和各领域专家的质询、讨论后,确认“丹东一号”沉船为致远舰。

图一

清代姚锡光在甲午战后根据当时被日军占领域市绅民的口述整理成《东方兵事纪略》,详细记载了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的沉没过程。

图二

2014年9月17日,一门11毫米10管格林炮出水。此与致远舰的装备一致。该炮是英国纽卡斯尔市阿姆斯特朗工厂制造,被安装在致远和靖远两艘巡洋舰上。

图三

1904年日本方面为获取钢材,对所有的甲午沉舰都进行过长期破拆,致远舰的位置在资料上也有标注。考古队找到一张由日本绘制的“黄海北部及渤海”的海图资料,海图上明确标注了致远舰、扬威舰的沉没位置。其中,致远舰的位置,就在“丹东一号”附近。

(2)请按照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的标准对材料二进行类别划分。并指出“‘丹东一号’沉船为致远舰”考证时采用的历史研究方法。结合相关史学知识,简要说明出土文物在历史研究的作用。

材料三……为何要设立这块碑向德国赔罪呢?因为义和团无故杀了德国公使克林德氏,各国联军打破了北京城,须要中国在克林德就害的地方设立一块石碑,方肯罢休;你说中国何等可耻!义和团何等可恶!

——陈独秀1918年的论述——《陈独秀著作选》(第1卷)

材料四义和团,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一重要事件,其重要不减于辛亥革命……我读八十年来的中国外交史、商业史,我终于不能否认义和团事件是中国民族革命史上悲壮的序幕。

——陈独秀1924年的论述——《陈独秀著作选》(第2卷)

(3)材料三和材料四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有何差别?你认为影响差别的因素有哪些?

2018-03-1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六校(静海一中、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了一块珍贵的“孔子屏风”。屏风上记载,孔子身长七尺九,按照汉代的长度推断孔子身高1.82米。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身长九尺六,约合2.2米。这种现象说明
A.对史料的运用应谨慎
B.考古与文献记录可以相互印证
C.考古比文献记录更可信
D.《史记》对孔子身高的记录不可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的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画最有可能是
A.唐朝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B.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C.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D.唐朝阎立本的《步辇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