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记忆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构建社会关系必不可少的要素。对于一个人,失去记忆等于失去自我;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旦丧失了历史的共同记忆,责任和使命便成了空白,现实和未来就没了依凭,更谈不上文化的积累、智慧的叠加。龚自珍所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道尽了正确历史观与国家兴衰存亡的息息相关。

材料二   虚无主义历史观具体体现为:第一是在“说事”时,改变历史结论,美其名曰“新视角”,其实是强词夺理为我所用。比如,提出“如果不搞五四运动”“如果不打抗日战争”……以建立在假设基础上的推演,来证明自己的正确。再比如,罔顾历史条件和历史真实,提出“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近代文明”“殖民地统治有助于提高中国人素质”等等,都是无视史实信口开河的谬论。

第二是在“论人”时,颠覆历史评价,美其名曰“复杂论”,其实是要瓦解道德基础。比如,“好人不好”,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相反,“坏人不坏”,慈禧是“优秀的政治家”,李鸿章妥协投降是“争取国家利益”……在他们眼里,为佐证自己的观点,为了解构主流价值、历史成了予取予求的工具,而不再是客观的存在。

第三是在“讲史”时,歪曲历史规律,美其名曰“再思考”,其实是要将历史一脚踢开。比如,把传统文化一棒子打死,抹杀、贬损从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等一切进步运动,从而否认中国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

——上述材料均摘引自人民日报评论部《筑牢主流,摈弃“虚无主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观》

(1)据材料一、结合中国古代历史,阐述你记忆最深刻的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等)。
提示:事件、理由。
(2)据材料二、可整体也可任选一个角度,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历史写一篇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观的短文。要求:有题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24-01-18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汉初刘邦和唐初李世民都能够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治理政策。其共同政策有(     
A.轻徭薄赋B.减轻刑法C.戒奢从简D.虚怀纳谏
2024-01-18更新 | 46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骆秉章、曾国藩、李鸿章等在与太平天国对抗的同时,先后在长江流域各省推行“减赋”。其主要用意是(     
A.筹集湘军、淮军军费B.建立天下大同的社会
C.建立反英法联军联盟D.与太平天国争夺民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陕西姜寨出土了6000多年前的铜片和铜管,山东三里河遗址也发现有4000年前龙山时期的铜管。材料能够证明此时期(     
A.先民已使用铜器B.古国文化璀璨繁荣C.当地能冶炼制铜D.文明进入金属时代
5 . 考古发现,浙江良渚古城遗址的神人兽面纹玉琮(如图)刻画有獠牙神面的形象,四川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鸟足神像(其局部见如图)也有凸目獠牙、人鸟合体的造型。这反映了(     
A.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趋势B.中华各地区的文明齐头并进
C.中原地区首先进入文明阶段D.早期中国神灵崇拜独具特色
2024-01-1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中共早期的革命叙事中,“群众”指代单个阶级内的社会成员或扩及社会下层跨阶级共同体,如工人群众、劳苦群众;1931年后“群众”延伸为涵盖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中的民主派、知识分子等阶层群体。这(     
A.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缘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表明国内阶级矛盾走向缓和D.表明民族矛盾成为次要矛盾
2024-01-1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有西方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西贸易体制的冲突,将战争责任归咎于中国的排外主义和闭关政策。下列材料可以反驳这一观点的是(     
A.美国总统亚当斯在1841年声称“战争的原因是磕头!—是中国妄自尊大的主张”
B.1830年英国东方贸易调查报告指出“广州的生意几乎比世界一切其他地方都更方便更好做”
C.1841年英国女王在议会演说中强调英国“女王子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的威胁”
D.美国学者詹姆斯认为清朝的“朝堂政治……无法催生出有效的外交政策或战略方针”
2024-01-17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社仓制是设置于南宋乡村地区、以官方权力为主导、广泛动员士大夫乡绅阶层等社会力量筹措仓本,以解决乡里赈济、乡民生存问题的备荒仓储制度。这一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脆弱落后B.国家政治的运转失灵
C.民间赈济的主体地位D.社会治理的制度创新
2024-01-1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北魏统一北方以后,逐渐以“中国”自居而以南朝为僭伪。孝文帝时期,北魏以齐地在魏而质疑南齐国号的合理性。这反映了(     
A.北魏政权华夏认同的增强B.南北文化交融的不断发展
C.南北政权长期互动与竞争D.南北经济发展的趋于平衡
2024-01-1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董仲舒认为,“天人合一”的系统中,历法代表天道,声律代表人道。受命之君作为天子,应将尊天放在第一位。董仲舒意在(     
A.强化君主权威B.推动儒学发展C.稳定社会秩序D.加强中央集权
2024-01-17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