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曾评述战国时代列国各有差异的状况:“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国通过战争消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实现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虽然从秦代到汉初,仍然可以看到不同地域文化风格的若干鲜明的差异。但是,秦的统一已经为大一统的文化共同体的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   开皇元年,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的事务庞杂,任务繁重,故又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这种几个宰相执政的制度,可以防止外戚或个别大臣专权篡位,有利于巩固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增倍,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他建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这样,“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杨坚根据这一建议,把(北)齐、(北)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为“大一统”奠定基础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初的制度创新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和隋朝的共同之处。
2022-09-07更新 | 899次组卷 | 2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且是人类历史上唯一连绵不断的文明。五千年灿烂中华文明的形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具有自己的个性、风格和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时期时代文化六大区系类型图

材料二   这五个文化区都紧邻和围绕着中原文化区,很像一个巨大的花朵,五个文化区是花瓣,而中原文化区是花心,中原文化区起着联系各文化区的核心作用……由于中国史前文化已形成一种重瓣花朵式的向心结构,进入文明时期以后,很自然地发展为以华夏族为主体,同周图许多民族、部族或部落保持不同程度关系的政治格局。

——摘编自微博

材料三

内容出处
“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魏书·序纪》
“其(孔子)道可尊,使万世景仰。”《金史·熙宗本纪》
“援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设官分职,立政安民。”《元史·世祖本纪》
针对“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

(1)材料一、二揭示了中华文明起源情况。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文明起源的最显著特征及基本内涵。
(2)华夏认同是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的主流之一。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夏认同的主要表现,谈谈你对华夏认同的认识。
2021-09-24更新 | 241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