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15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从公元1000年至公元1533年,库斯科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辉煌壮丽的古建筑至今遗迹犹存,古代库斯科城的中心是“瓦卡依·帕塔”广场,历代王宫就集中在广场周围,建筑物有石砌的宫殿府衙,等级森严,贵贱有别。库斯科城见证了(     
A.阿兹特克文明的辉煌B.桑给巴尔的繁荣富强
C.印加文明的发展兴盛D.玛雅文明的骤然消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欧洲中世纪城市中的大学普遍得到了政府或教皇的认可,同时大部分大学既不隶属于教会,又不受制于地方,由教授和学生共同推选校长进行管理。据此推知,当时城市市民(     
A.致力推动古典文化复兴B.社会活动受制于封建领主
C.民族民主意识逐步觉醒D.拥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力
昨日更新 | 16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在中世纪,所有的西方基督教徒都属于天主教会,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欧洲人没有效忠国家的概念,他们首先认为自己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威尼斯的居民,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德意志人。这种观念(     
A.导致欧洲人国家观念淡薄B.说明了教权高于王权
C.表明基督教控制世俗生活D.使欧洲社会等级森严
4 .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在这一过程中,俄、美、德、日四国的共同点体现在(       
A.为工业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B.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民主改革
C.铲除了生产关系领域的封建残余D.实现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5 . 宁波旧称明州,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是大运河南端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下列有关“宁波”的表述,正确的是(     
A.唐朝开辟了由明州前往日本和朝鲜的航路
B.宋朝设市舶司管理明州港进出的海外贸易
C.马可·波罗从明州出发经海路回到威尼斯
D.郑和从宁波港出发经海路到达非洲东海岸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不同类型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经济全球化大潮,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再是非合作的“零和关系”,而是互惠互利的合作竞争关系,结果是“多赢”而不再是“零和”。这表明经济全球化(       
A.缩小了国家间的贫富差距B.提升了第三世界国际地位
C.改变了世界贸易发展方式D.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7 . 下表是印度、中国、巴西、阿根廷在20世纪前期国民经济发展的概况。这一状况带来的影响是(     

国家

国民经济发展的概况

印度

使用动力机械50人以上的企业从1914年2874家增加到1921年3955家

中国

1914年工业企业注册资本是6200多万元,1920年增为15500多万元

巴西

大战期间创立新企业5900多家,1928年工业生产总值相当于1914年的3倍

阿根廷

羊毛、牛油和肉类的输出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小麦输出量居世界第三位
A.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侵略B.殖民地与宗主国间矛盾的激化
C.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涨D.帝国主义对亚非拉掠夺的加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苏联(俄)领导人布哈林曾评价某一经济政策最深刻意义在于“开辟了各种经济力量、各种经济成分互相繁荣的可能性”,“找到了小生产者的私人利益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个事业之间的正确结合”的途径。这一经济政策(       
A.牺牲了农民利益B.忽视国家干预
C.核心为工业建设D.符合基本国情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西汉时期,中国的船队就到达了印度和斯里兰卡,用中国的丝绸换取了琉璃、珍珠等物品。唐代长安来自各国的使臣、商人、留学生,云集成群。这些现象(     
A.表明中国航海技术领先世界B.说明长途贸易依赖海路运输
C.推动了区域间文化融合统一D.扩大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元代开济州河、会通河与通惠河,改隋唐运河之弯曲,将运河线路变为直线,直接连接北京与杭州,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京杭大运河。元朝此举意在(     
A.提高大运河的通航能力B.促进商品流通发展经济
C.加强国家对漕运的管理D.沟通南北经济稳固统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