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1 道试题
1 . 下列相关言论与中国近代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 戊戌变法
B.“世道大乱,入坛从善,齐心灭洋,挽救劫运。” —— 义和团运动
C.“嗣后武生童考试及武科乡、会试,著即一律永远停止。” —— 辛亥革命
D.“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清末新政
2024-01-02更新 | 22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2 . 实物史料是后人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之一。以下两幅图片所呈现的实物均出土于西周镐京遗址。该遗址发现的平民墓葬群中,有一墓主人口含五枚海贝,还出土了一座与祭祀相关的动物骨坑。材料可以佐证,西周时期(     
A.农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农业发达
B.青铜铸造技术高超,商品经济繁荣
C.镐京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风俗情况
D.镐京地区所有平民的社会地位较高
2024-01-01更新 | 264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3 . 英国史学家巴勒在《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合理地安排人类历史复杂事件的使人满意的唯一基础”“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在于它重新唤起了对历史研究的理论前提的兴趣以及对整个历史学理论的兴趣”。由此可知,巴勒认为马克思主义(     
A.成为当代史学的理论基础B.促进西方史学全面转型
C.为诠释历史提供了新的理论D.预言了史学的发展趋势
2022-12-08更新 | 338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史记》记载:“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悯)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这一记载说明,孔子编订《诗》《书》意在
A.加强君主集权B.恢复周礼C.宣扬礼法并用D.发展私学
2022-02-28更新 | 4637次组卷 | 4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贞白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古罗马婚姻法规定:离婚必须具备文字形式,双方当事人需达成书面协议;如果只有一方想离婚,另一方不同意,提出离婚的一方必须给出理由支撑。这可用来说明古罗马
A.竭力维护家庭稳定B.司法判决注重形式
C.关注女性社会地位D.重视家庭生活质量
2021-12-26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西方汉学家认为,宋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把儒家王道治国的理想付诸实践。这主要是体现在宋朝
A.打击割据势力,强化中央集权B.实行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策略
C.重用通过科举入仕的文人做官D.开设边境互市,维护边疆稳定
2021-12-12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论语》记载,子路曾问孔子何为成人?孔子回答说:“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成人矣。”孔子描述的“成人”标准重在强调
A.儒家的人生价值B.义利并重的选择C.一诺千金的诚信D.勇于献身的精神
2021-12-12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中国一方面尽力保持与美国一定程度的合作,共同对抗苏联扩张主义;另一方面,又对美国试图与苏联谋求缓和的行为予以批评。这表明中国
A.延续外交政策的革命性B.保持对美苏关系的公平性
C.突出意识形态的重要性D.体现出外交思想的务实性
9 . 1979年4月中央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当时技术引进主要体现在两个“转变”之上:一是由新建项目为主转向技术改造为主,二是由成套设备引进为主转向采用许可证贸易、合作生产、顾问咨询和技术服务为主。由此可见我国
A.确立了对内改革的中心环节B.调整了对外开放的部分目标
C.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D.遵循了“先行先试”的理念
2021-11-25更新 | 13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二)历史试题
10 .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对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特殊教育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并将工农速成学校、业余学校、识字学校等正式纳入学校系统,形成工农速成教育、成人业余教育和正规教育三足鼎立之格局。其目的是
A.保证工农大众受教育的权利B.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
C.行使中国人民办教育的主权D.建立中国教育法制法规体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