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新世纪开始之际,因特网使用者几乎半数在美国,欧洲和亚洲都有人担心,因特网显示出世界不仅向全球化、也朝美国化迈进了一大步……与此同时,在那些有机会有办法接触计算机新技术的国家和不能接触新技术的国家之间,划开了一条鸿沟。对以上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A.因特网使国际竞争更激烈B.信息技术促进各国经济持续发展
C.人们抵制信息技术的应用D.信息技术凸显了美国的优势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中对经文的解读和孔子的塑造比较怪异,且康有为出自当时中国学术支流的岭南学术,又不是岭南学术的表人物,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葬送了变法的前途。据此可知,康有为(     
A.提出了难以实现的变法主张B.严重损害了孔子的圣人形象
C.对儒学的改造脱离社会实际D.难以得到知识分子的普遍支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面图表是1750年、1860年和1900年中国、美国、德国的制造业产量分别占世界制造业总产量的份额。(来自【美】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对上述图表解读正确的是
A.政治制度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手工业衰退
C.欧美国家成为国际分工的最大受益者
D.工业革命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巨大
4 . “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2019-01-30更新 | 2997次组卷 | 62卷引用: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北宋人徐兢撰写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记载:“是夜,洋中不可住,惟视星斗前进,若晦冥,则用指南针,以揆南北。”对这段文献解读正确的是
A.这是世界航海史上使用罗盘针的首次记录
B.宋代人利用磁石指南特性发明了指南针
C.可印证在北宋时期指南针已用于航海
D.可证实中国是最早发明指南针的国家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阅读“1956—1966年中国经济发展对比表”(以1956年为基数)
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表相关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已经走向成熟
B.周恩来、邓小平在经济领域进行了有效地调整和整顿
C.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曲折,但成就仍是主流
D.国际国内建设环境已经得到全面改善
7 .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阿诺德在《历史之源》中说,历史并不存在“单一的真相”,“因为没有任何事实和真相可以在意义、解释、判断的语境之外被说出”。这句话意在强调
A.任何历史记载都有局限B.文献记载不是历史的真相C.历史论著不是历史本身D.人们解读历史受时代限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