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2 . 清朝入关后,要求所有人“剃发留辫”。但是1898年,康有为上奏光绪帝要求剪辫:“欧美百数十年前,人皆辫发也,至近数十年,机器日新,兵事日精,乃尽剪之,今既举国皆兵,断发之俗,万国同风矣。”1909年,清政府高官荫昌、善耆、载泽、载涛等人联名提起剪辫子议案,认为:“非剪发易服,不足振起全国之精神!”对于上述材料,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清政府完全支持维新派的政治诉求
B.辫发已然成为中国社会“落后”的象征
C.时代发展促进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
D.清政府的统治存在开明的发展趋势
2022-04-0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根据《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整理的信息。据此判断
朝代官职地位
西汉尚书令内朝官员,位低而权重
东汉尚书令朝会时与丞相并列而坐的“三独坐”之一
尚书令尚书长官,宰相之一
尚书令只是授予臣属的虚衔,无实际职权

A.尚书令位高而权重B.宰相权力逐渐被削弱的趋势
C.中书机构不断精简D.最高权力逐渐集中到皇帝手中
4 . 《系辞传》中的“天下--致面百虑,殊途而同归”与《中庸》里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体现了
A.“百家争鸣”格局B.思想领域呈现融合统一趋势
C.“天下合归于儒”D.世间万物发展中的相生相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十六国时期中原地区政治形势混乱,但十六国统治者并不满足于建立割据政权,如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在修建都城时宣称“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魏孝文帝更是志在“南荡吴越,复礼万国”。这可以说明当时(     
A.大一统思想普遍存在B.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C.统一趋势逐渐加强D.南朝局势相对稳定
2021-05-24更新 | 642次组卷 | 15卷引用:重庆市江津中学、铜梁中学、长寿中学等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根据彭泽益编《新编朱泾镇志》介绍,在明清时期,上海市朱泾镇的棉纺织业十分发达。但是,鸦片战争后,“手织土布逐渐衰落,朱泾镇四乡发展为纯水稻区”。对于这种变化,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B.反映出传统工商业市镇逐渐衰落
C.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
D.可以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条件
7 . 明初内阁本为“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仁、宣时,内阁始得“密封言事”之特权,以致出现“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的情况;英宗时,各部奏章皆内阁阅览草批后,再交皇帝“朱批”。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朝
A.内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权力B.中央权力制衡日趋完善
C.内阁已经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D.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8 . 春秋初期,诸侯国中只有姬姓的鲁、蔡、卫、晋、郑、燕等诸侯国被称为“诸夏(华夏族)”。而到战国时期,曾被看作蛮夷的秦、楚、越等地处边远或外姓的诸侯国也被称为“诸夏”。出现这一变化说明
A.战国时期局部统一的基本实现B.华夏认同观念已经产生并发展
C.国家治理体现家国一体的色彩D.周代分封制下的疆域得到扩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唐朝之前,书籍和绘画的装潢方式区别不大;唐朝后期,折迭册叶,装订成书,成为书籍装潢的主要方式,“书”与“画”的外观逐渐分途。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市民阶层追求便利的需要B.唐诗繁荣推动文化普及
C.雕版印刷术的使用与推广D.纸张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2021-09-16更新 | 516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一)历史试题
10 . 英国1721年颁布的《印花布法案》禁止进口价廉物美的印度棉布。而1774年英国将所有禁止从印度进口棉布的法案废除。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英国
A.确立在印度的殖民统治B.自由贸易政策深入人心
C.工业革命已经顺利开展D.海上霸主地位无可撼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