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世界历史多样性发展进程中,就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实践性与创新性。

材料   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春秋时期,孔子提倡“仁”说,后世儒学家大多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入手、恪守孔子的人本思想,建立起儒家的一套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人本思想在政治伦理上体现为民本思想,民本思想转化为政治实践,成为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老子提出“道”的概念,直指人与自然的关系,凸显人的存在,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将天、地、人视为一体,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牡丹亭》《红楼梦》发出了对人性、良知的热烈呼声。宋应星则以“天工”表达自然的力量,“开物”表示人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一部体现人与自然相协调、人力与天工相配合科学哲学观念的综合性科技著作问世。这些中华文明成果,不断呈现出中华民族因循儒、道思想精华、持续创新的发展。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人对人生意义和宇宙起源等社会和自然问题的知识追求,被当时的哲学家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和解释世界。苏格拉底致力于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柏拉图融会贯通哲学和数学知识,为后世几何学的发展奠定基础;亚里士多德建立政治学、逻辑学、物理学等学科体系,对欧洲科学知识的系统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从14世纪人文主义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肯定、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发展到1718世纪启蒙思想家提出人权、平等、法治、权力制衡等基本政治思想。从16世纪伽利略通过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发展到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等欧洲自然科学取得的重大突破。类似哲学和政治思想、物理学等领域的发展特点,人类社会一直在各个领域探索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社会实践和科学求索中不断推出新知。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3》《历史选择性必修3》《中华文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或世界文化成就的历史继承性和创新性,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论题清晰,史实准确,论证逻辑严谨,史论结合)
2022-08-27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届高三8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