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西汉建立初期的国家政治制度,基本上都沿袭了秦代模式。以下能够体现“汉承秦制”的是(     
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C.察举制D.郡国并行制
2 . 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程度不断深入,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过程。下列主张从政治制度层面学习西方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D.洋务运动
3 . 学者彭敦文认为:“五四运动的内涵无论是政治方面的,还是思想方面的,都充满着多元性与矛盾性。”这里的“多元性”表明五四运动是一场(     
A.爱国革命运动B.思想启蒙运动C.社会主义建设D.农民阶级运动
4 . 阿拉伯帝国统治时期,在全国开辟的驿道四通八达,设驿站900多处,古罗马帝国也有“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说法。据此可知,古代世界的大国重视(     
A.道路的交通建设B.加强帝国内部联系
C.全球的殖民扩张D.强化封建政府统治
5 . 有学者认为,周朝施行井田制,既作为诸侯百官的俸禄等级单位,又作为控制庶民的计算单位。井田制下的土地一律不准买卖只能由同姓依照嫡庶的宗法关系去继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井田制下土地为周王私有B.奴隶用铁制农具进行耕作
C.井田制是分封制实施的基础D.井田制会导致土地疯狂兼并
2023-06-26更新 | 217次组卷 | 3卷引用:(纲要上)2024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选择题)
6 . 抗日成争胜利前后,围绕未来如何建设国家问题,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的抉择。这两种命运是(     
A.民主与专制B.联合政府与多党执政
C.和平与内战D.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
7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占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的40%以上。从总体上看三线建设(     
A.提高了国家的国防力量B.推进中西部地区均衡发展
C.改善我国国民经济布局D.建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多选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弄伤了贵族的眼睛,那么贵族依法可以弄伤这个人的眼睛……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上述规定反映了该法典的
A.同态复仇原则B.阶级歧视原则
C.抑强扶弱原则D.保护商业财产原则
9 . 1868年,在倒幕战争中登基的年仅十四岁的睦仁天皇发誓要在日本开创一个开明治世的时代,明治维新随即兴起。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推行的政策有(     
A.民主共和B.对外扩张C.殖产兴业D.文明开化
10 . “黄豆豆,豆豆圆,咱村选举村议员……一颗黄豆搁在碗……她碗里的黄豆乒乓落……俺活七十头一遍。”这是一首流传在晋察冀边区的诗歌——《豆选女县长》。诗歌中所传唱的选举活动(     
A.巩固了国民革命的阶级基础B.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C.壮大了土地革命的社会力量D.保障了敌后游击战争的开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