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1 . 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的文化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A.这一时期的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B.大画家吴道子被尊称为“画圣”
C.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D.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2021-10-28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阶段学情反馈历史试题
2 . 隋唐时期的赋税制度,从租庸调制发展到两税法。对于赋税制度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男子不去服徭役可以纳绢代役,称为调
B.租庸调制无法维持的原因是土地兼并严重
C.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
D.反映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
2021-10-28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阶段学情反馈历史试题
3 . 唐朝时,周边各族迅速发展。关于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设置安西都护和北庭都护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B.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经济文化交流
C.与西突厥进行会盟促使双方纷争基本停止
D.册封靺鞨族领袖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2021-10-28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阶段学情反馈历史试题
4 .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国家分裂,民族交融时期,在分裂中孕育着新的统一。此时期曾经统一过北方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A.西晋B.北魏C.曹魏D.前秦
5 .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各族原来自称“华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民族关系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指
A.少数民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B.华夏族吸收新鲜血液发展壮大
C.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D.各个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相同
6 . 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在位54年,时间之长仅次于后世的清康熙帝。他的治理使汉朝成为与西方罗马帝国相媲美的东方最强大的国家。下列制度属于汉武帝的是
A.推恩令B.刺史制度C.设立中朝D.察举制度
2021-10-28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阶段学情反馈历史试题
7 . 商朝甲骨文记载了商王占卜的内容,它一般由序辞、命辞、占辞和验辞四部分构成,具体内容见下表。由此可知
类别内容举例
序辞叙述占卜的日期和人物武丁之时
命辞记录所占卜的具体事情某次征战
占辞记录兆文显示的占卜结果显示大吉
验辞记录事后应验的情况得到应验
A.甲骨文为研究商朝的一手史料B.商朝王权神秘色彩浓厚
C.甲骨文能够说明商朝历史细节D.甲骨文实现了文化普及
8 . 二战后的发达国家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引领下,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等方面的技术迅速发展。现代科技进步给社会带来的变化有
A.大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B.消除了社会贫富差距
C.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D.阻碍了高新科技发展
2021-10-05更新 | 368次组卷 | 10卷引用:贵州省2021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9 . 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十八大以来,国家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教育经费连年保持在占国家生产总值的4%,中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自1977年以来,中国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B.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C.参照苏联高等教育模式D.“双百”方针的提出
2021-10-05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1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公平发展的旗帜,充分依靠既有的机制,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努力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
A.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B.阻碍了区域经济发展
C.贸易范围仅限于食品D.为沿线国家带来机遇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