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这件代表中国古代青铜铸造超高工艺的国宝级文物曾被称为司母戊鼎,2011年3月底,在最新展出时被专家命名为“后母戊鼎”,导致这一名称变化的原因解释中,最合理的应当是

A.原先的命名者不够权威
B.文物解读必须要有考古实证
C.对相关史料的解读形成了新认识
D.原有的命名没有依据
2019-06-0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衡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3 . 下图文物出土于殷墟,对其上文字解读正确的是
A.其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B.反映了个性化的创造
C.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D.是士人表达意境的形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故宫博物院举办三星堆(位于今四川省广汉县)文物展,在展出的古文物里,最受瞩目的是过去未曾出土、造型特殊的青铜铸造面具与人头像,提供我们对古代青铜文明的深入认识。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青铜农具在农业生产上广泛使用
B.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铸造面具与人头像,由此可以推论中国古代文明是多元发展的
C.青铜技术产生和发展于夏商时期,青铜器种类繁多,不分阶层,普遍使用
D.三星堆展出的文物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是由单一文明中心不断向外扩展而形成的
5 . 战国末期《韩非子·喻志》说:“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先秦诸子及之后著作中对“纣为象箸”多有记载。但是大禹传说中提到大禹治水过程中发明了筷子。上世纪90年代,在苏北高邮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中发现有骨箸,时间为距今6600—5500年。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历史文献、传说、考古对于箸的来源说法不一,因此都不可信。
B.历史传说没有事实依据,多为后人杜撰,不能作为史料
C.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出土的是不同类型的筷子,两者并不矛盾
D.考古发现可信度高于历史文献和传说,因此象箸出现于新石器时代
2019-08-1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浙江省诸暨中学高中历史选考模拟卷2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嫛、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成套铁农具有利于农业精耕细作
B.中原地区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C.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D.战国时期随葬品以铁器为主
2019-05-23更新 | 362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5届江西五校高三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