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为中国古代粮食总量及人均占有量的数据统计,据此可以推知
秦汉隋唐宋辽金元明代清前期
粮食总量417.6亿斤626.4亿斤825.4亿斤1392亿斤2088亿斤
人均占有量985.75斤988.7斤1457.87斤1192.94斤780斤

A.农业经济没有发生本质变化B.政府对土地兼并的态度摇摆不定
C.两宋时期经济发展水平最高D.明清时期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 . 《新青年》自8卷1号(1920年9月发行)至9卷3号(1921年7月发行)发表的与马克思主义相关文章共68篇,具体数据统计如下表。此表反映了,该阶段
《新青年》部分马克思主义相关文章作者情况统计表
          文章数量
作者身份
人数(人)篇数(篇)
共产主义者1262
非共产主义者55
不确定11

A.共产主义者是发表马克思主义相关文章的主力军
B.共产党的诞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相关文章的发表
C.《新青年》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内部机关刊物
D.非共产主义者也开始关注并参与宣传马克思主义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1952年1956年1957年
工业总产值343.3703.6783.9
农业总产值483.9582.9604.0
工农业总产值827.21286.51387.9

材料二   1949年—1976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指数一览表

年份1957195819591960196119621965
指数105.1121.3108.899.772.794.4117.0

(注:本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统计报告。数据按可比价格计算。上年=100)

材料三   



材料四: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材料五:1978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表

年份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国家财政收入(亿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19783645113257.567.7
20062180713950035.843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材料六: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经济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和对比材料一、二概括5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
(2)新时期的中国改革是逐步推进、不断深化的。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四指出:近3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并结合所学指出每个阶段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4)依据材料五、六,概括指出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4 . 据江苏省统计局权威数据统计:江苏对外贸易从1974年出口0.77亿美元起步,到1996年出口超100亿美元,用了近23年;从出口超100亿美元,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用了4年时间。江苏外贸出口4年就达到第二个百亿美元的主要原因是
A.南通等沿海港口城市开放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
C.浦东开放带来的辐射效应
D.中国加入WTO促进经济发展
2016-10-11更新 | 309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麦肯锡全球增长模型对2030年全球各地经济实力进行“预测”,主要国家的全球经济总量占比结果如下:美国、欧洲下降,中国、印度缓慢上升,俄罗斯、日本基本持平。美国国家情报局委员会专家编写的《全球趋势2030》以此数据为依据,描绘了四种不同的未来世界发展图景。

图景 大停滞的世界 大分化的世界 非国家化的世界 大融合的世界
特征 美国和欧洲不再有能力或兴趣维持全球领导地位,将重点转向国内,火车头的熄火导致全球化停转,这将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未来。 经济不平等成为主要特征,经济仍以温和的速度增长,世界却因各层次的分裂而变得更不安全。 非国家行为体在解决全球性挑战中扮演领导角色,这是一个拼接起来的、不均衡的世界。 美国和中国合作,导致全世界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上的合作,这将是最有可能的最好图景。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未来世界发展图景中的任一种类型进行解读。(可以对材料中所描绘的未来图景认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发展图景类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6 . 下表是1978~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以下数据变化最能说明我国
项目1992年比1978年增长比1949年增长
国民生产总值24000亿元7.18倍国民收入
17400亿元5.78倍48.5倍

A.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B.国民经济高度繁荣
C.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7 . 阅读下表:1921—1936年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数据的变化可以说明
类别比重(%)年平均增长率(%)
1921年1936年
轻工业44.130.75.46
重工业54.662.99.94

A.轻工业衰落加剧了民生痛苦
B.积累了抗日的战备物质基础
C.官僚资本掌控国家经济命脉
D.国民政府片面发展重工业
8 . 数据显示,2012—2017年我国在城镇企业职工就业人数方面,公有制企业占比从20.53%下降到15.45%;在缴纳税收方面公有制企业占比从15.04%降到10.23%;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公有制经济的投资占比从28.88%下降为23.13%。这反映了
A.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B.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
C.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D.国有经济丧失了发展活力
9 . 研读下表(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的相关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科技发明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百分比
公元1-400年452862%1738%
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
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
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

①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世界,为人类文明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
②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出现,使中西科技发展趋势发生了逆转
③受西方近代科技的冲击,中国明清科技发展迟缓,最终被西方超越
④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造成的社会环境一定程度制约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0 . 甲午战争前后中国的近代企业统计表
时间类别厂矿数资本额(千元)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
甲午战争前商办53470422.4%
官督商办191620877.6%
甲午战争后商办631246570%
官督商办、官办18534530%

表中数据变化说明
A.西方列强放松了对我国的侵略B.清政府实行了实业救国政策
C.官督商办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民间开矿设厂限制有所放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