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2年,教育部颁发的教学计划中,将基础课程明显减少,专门化课程的总学时高达400学时。虽经1953年青岛修改教学计划会议,这种情况有所缓解,然而,综合大学只重教育不重研究、工科院校又只注重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某些专业的局面仍未得到彻底纠正,导致基础理论工作无人问津。加之学习和使用俄语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风靡全国,语言的障碍制约了中国与世界其他科技大国的交流,无形中越发拉大了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

——摘编自刘茗、王鑫《建国初期高等教育学习苏联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对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看法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民国时期,山东沿海的农村塾师得到一部《百子全书》。该书的来由为:“一条由上海开往津沽的轮船,满载书籍等物,遇风暴,触礁沉没于近海”,之后该书被人从海滩上捡到。此事对—乡下学童,产生“巨大的启发”。这部《百子全书》是上海扫叶山房出版的,该乡下学童“从此就成了这家出版社的邮购主顾”。这表明
A.观念进步加速交通工具的更新换代
B.城乡差异制约了区域间的文化交流
C.图书业的发展取决于交通事业进步
D.近代邮路助力文化业拓展基层市场
2021-04-28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