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24年1月4日,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鲍罗延信中说道:“我在上海得到共产国际与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在苏联期间通过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提纲。……从孙中山的演说中可以看出,他已开始接受提纲的猜神。这特别表现在他对待自己的三民主义以及对待工人阶级政党及其经济组织的态度上”。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
A.共产国际对国共合作有推动作用B.国民党开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C.国共两党直接接受共产国际领导D.国共两党实现合作抗击日本的侵略
2 . 下列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的示意图,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①到②产粮区的变化说明政府抑商政策有效
B.大运河开通促进了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C.③与②比粮食主产区面积缩小说明农业萎缩
D.明清时期高产作物传入使江南成为粮食中心
2021-05-14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学者研究认为,秦朝时期的中国是第一个发现有诸多岛屿的国家:汉武帝时期国家在地图上将南沙的岛、礁、沙、滩一一标明,并划出南海诸多岛屿与异国的疆界。元朝政府设立白沙水军,负责南海海域巡逻。清朝前期,整个南海诸岛海域都在海口、崖州和儋州营的巡逻、防守范围之内。以上材料反映了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B.海南诸岛自古是中国领土
C.中国历代重视维护领海主权D.古代在海南岛实行郡县制
4 . 2021年四川三星堆遗址“上新”,再次惊艳世人。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羊头罍,与河南殷墟遗址和湖南炭河遗址出土的一些文物有相似之处。结合下列出土在同时代的青铜器,可以推断
A.中原文明经丝绸这路传到巴蜀地区B.各地文明独立发展体现多元特征
C.商周时期各地区之间交流十分频繁D.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有文化的交流
5 . 京杭大运河

材料一   明清大运河—北京到天津段


材料二   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北京通州到天津段称为北运河,天津到山东临清段称为南运河。北运河和南运河在天津交汇,经海河入渤海。元朝在天津设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1404年,明朝在直沽设卫,史称“天津卫”。1725年,清朝将天津卫改为直隶省的天津直隶州。1734年,升为天津府。

材料三   明清时期,大运河是当时经济的“生命线”,承担着数百万石的粮食及其它物资的运输重任。明清时期,一大批运河城市发展起来。运河沿岸的城市中均建有府学、州学、县学、文庙、贡院、书院、藏书阁。运河城市的人口结构中,商人和手工业者人数占多数。1842年,英军夺取了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镇江,封锁了清朝的漕运。道光帝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漕运恢复。1853年后,太平天国占据南京和安徽沿江一带十多年,运河漕运被迫中断。1855年,黄河改道后,运河山东段逐渐淤废,从此漕粮主要改经海路运输。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正式用轮船承运漕粮。1904年,漕运总督被撤废。1911年,津浦铁路(天津到南京浦口)全线通车,从此京杭大运河以及沿线城市的地位一落千丈。新中国成立后,对大运河进行了大规模整修,使大运河部分河段重新发挥航运、灌溉、防洪和排涝的多种作用。2002年,京杭大运河成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通道。2006年,京杭大运河成为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京杭大运河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天津兴起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解读明清以来京杭大运河的兴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是一位学者关于20世纪初俄国无产阶级特点的分析,这些观点可以用来解释俄国
A.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性B.资本主义经济的缓慢发展
C.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D.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2021-05-12更新 | 500次组卷 | 8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新民主主义革命

材料一   19191920年部分报刊文摘

19193月,《晨报》发表的《俄罗斯之研究》指出:这回俄罗斯革命,总算是二十世纪一桩大事。那些过激派的举动,究竟是祸是福,总应该大家细细的研究。
1920年春,《申报》转载的《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宣布:废除帝俄与中国、日本、协约国签订的一切秘密条约。帝俄政府在中国东北以及别处,用侵略手段取得的土地,一律放弃,废除帝俄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租界,放弃庚子赔款的俄国部分……
19206月,《国民》杂志发表的《社会主义在中国应该怎么样运动》指出: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起因、革命力量、革命手段与中国国情完全相同。并强调中国应该走社会主义道路,由“经济改造”到唤起“觉悟”是建立新社会的路径。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的丰富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分析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走俄式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
(2)为何毛泽东说“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对此做出说明。要求:从以上“三个法宝”中任选其二,进行说明,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5-12更新 | 316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甘肃发掘的悬泉置遗址,坐落在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经考古确认是汉代一座官方邮驿接待机构,在此发掘出汉简两万三千余枚。简文包括了从公元前111年至公元107年悬泉置的日常事务的丝绸之路的档案。简文的字体以隶书为主,且带有篆书的风格。这些汉简可以用于佐证汉代

①通过邮驿机构管理西域   ②中原与西域的交往情况
③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   ④汉字演变与发展的历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1-05-12更新 | 144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欧洲的合与分

材料一   1619世纪,欧洲近代民族国家逐渐形成,先后出现了英国、法国、德国等民族国家,各国进行了长期、激烈的战争。二战以后,欧洲人痛定思痛,感觉到发展水平接近又具有相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欧洲国家之间组成一个市场是自然而且必要的,开启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这里有一个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就是发展水平和程度的问题。“民族国家”在欧洲的中世纪末期出现,是因为生产力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每个民族都要维护自己的经济主权和在此基础上的政治主权,这是16世纪到19世纪的事实。现在又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民族国家”之间的界限需要突破了。

——摘编自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

材料二   欧洲一体化整合了欧洲各国资源,使欧洲各国经济合作更加缜密,成为世界上排在前几位的巨大经济体。欧洲一体化使欧洲各国重新回到世界舞台中央,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极大遏制了单一国家称霸世界的图谋,在国际活动中有了自己的话语权,使其成为多极化世界中的一“极”。

进入21世纪,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19952013年,欧盟三次扩员,吸收了18个新国家。新老成员国之间、富国与穷国之间,出现了矛盾与冲突。特别是2008年欧洲金融危机爆发时,它的内部矛盾进一步彰显。2016年英国通过了“脱欧”公投,使欧洲一体化不进反退。欧盟一体化主要受到两个不利因素的制约,一是欧盟内部的一致性与集体行动能力;二是欧洲与美国的关系,在很多时候,西欧作为美国的盟友,不得不按照美国的意志行事。

——摘编自于洪君《热话题与冷思考》等


(1)从材料一中提炼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加以论证。
(2)阅读材料二,概括欧洲一体化的成果和面临的问题。
2021-05-12更新 | 337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古代希腊城邦的形成大致有三种途径:一是因氏族部落内部的阶级分化和对立而产生,例如雅典;二是通过征服与统治异族居民而产生,例如斯巴达;三是通过海外殖民形成,例如西亚沿海的米利都。由此可知,城邦的形成
A.源于希腊本土资源贫乏B.伴随着剥削压迫和奴役
C.打破了希腊的统一局面D.确立了希腊的海上霸权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