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抗日战争时期,边区各地出现了“民主政治要实行,选举为了老百姓,咱们选举什么人?办事又好又公平,还不要私情”“人口四万万,妇女占一半,国事家事全要管,事情才好办”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这些歌曲表明(     
A.中共注重加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B.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制化趋势形成
C.边区政府注重丰富民众文娱生活
D.敌后战场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2022-07-03更新 | 525次组卷 | 16卷引用:【金科大联考】 2021-2022学年高二7月质量检测历史(山西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新青年》创办早期,以进步知识青年为读者对象,以西方近代文明为学习标杆,以思想启蒙与社会革命为传播内容,批判了国民中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号召“重估一切价值”,并确立与民主共和相适配的国家组织、社会制度与伦理秩序。可见,《新青年》创办早期(     
A.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B.蕴含了进步与偏激双重属性
C.使民主科学逐渐成为了社会共识
D.正确反思了辛亥革命的不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清代皇帝经常派遣钦差巡视驿站,如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皇帝即令户部右侍郎温达为钦差巡视山西、甘肃两省驿站,“将沿途驿站查视,若有敝坏者,会同地方官增添拨给”,以期达到“宣上德,达下情,防奸究,诛暴乱”的目的。由此可见,清代驿站(     
A.具有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性B.着眼于民众出行的便利
C.具有维护统治秩序的功能D.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重要思想,也是一种美好社会理想,就是“天下大同”。所谓“天下”者,是所有人所有民族所有国家共有之天下。所谓“大同”者,《礼记》中说:“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吕氏春秋》中说:“天地万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谓大同。”基于“天下大同”,中国的古贤们还提出了“民惟邦本”“国以民为本”的民本主义。所谓“以民为本”,就是倡导社会经济、政治、活动和治国理政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天下民众共同利益,实现“安民”“富民”“乐民”。西汉著名的政论家贾谊就说过:为政者应“以富乐民为功,而以贫苦民为罪”。当然,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统治者没有也不可能贯彻实行“天下为公”“以民为本”,没有也不可能真正“安民”“富民”“乐民”。但是,“天下大同”和“以民为本”这种体现人民性、民主性的先进思想和美好社会理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却一直为致力于社会进步的志士和劳动人民在不断追求和长期实践斗争中传承下来。

——摘编自滕文生《天下为公:中华文明的世界贡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5 . 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技术成熟后,由英国向法、德、美等国传播,稍晚些影响到俄国和日本。但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欧美多国,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表现尤其惹人注目,“德国制造”成为了精品的代名词,这让拥有众多商品倾销市场的英国黯然失色。由此可见,第二次工业革命(     
A.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B.导致了西方列强两极分化
C.为商业的革新指明了方向D.受到国际市场的强烈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曹魏时实行九品中正制,由朝廷官员兼任各级中正,将人才依古制分为九等,原来意图只是为了便于铨选,并将用人权集中于朝廷手中,防止、抵制当时世家大族的“浮华”结党之风。后来,朝廷却对世家大族加以拉拢、依靠,九品中正制也就逐渐变质。九品中正制的变化根源于(     
A.世家大族价值观发生嬗变B.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C.朝廷丧失对社会的控制力D.不同阶层间流动的加速
7 . 在古代雅典,无公民权的自由人包括自由民妇女和外邦人。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有自由的身份,他们可以作为原告、被告或证人在法庭上发言,但是,他们不能提起公共诉讼,当他们作为被告的时候,必须有人来为他作担保,否则他将被一直关押到审判开始。这说明古代雅典(     
A.政治体制具有一定局限性B.自由人身份受到严格限制
C.公民与自由人的矛盾尖锐D.司法程序凸显了等级色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某学者认为,西欧中世纪后期的大学具有自由、开放、包容的办学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使其与外界所谓的黑暗形成了鲜明对比。此外,西欧中世纪后期的大学很好地处理了与教会、世俗政权的关系,保持了较高的独立性,成为青年学子向往的一片净土。该学者意在强调西欧中世纪后期的大学(     
A.离间了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B.协调了教会与政权之间的关系
C.为社会转型准备了一定的条件D.使青年学子的觉悟得到了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唐代诗人孟浩然大部分时间过着隐居生活,他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道:“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他也曾向玄宗流露过“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苦衷。这体现了当时(       
A.诗人的想法与行动相脱节B.诗人积极入仕的价值追求
C.主流文学体裁发生了变化D.诗歌世俗化倾向日益突出
2022-07-01更新 | 440次组卷 | 15卷引用:【金科大联考】 2021-2022学年高二5月质量检测历史(河北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僭主是指用不正当手段攫取城邦统治权的政治强人。公元前5世纪时,雅典人通过大量立法赋予刺杀僭主者在公共食堂免费就餐、免捐、在剧院前台就坐等特权。这表明当时
A.僭主行为与城邦利益相悖B.民主政治允许特权的产生
C.民主比僭主政治更具优势D.民主政治已得到广泛认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