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48 道试题
1 . 1122年,教皇卡利克斯特二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五世达成了《沃尔姆斯宗教协定》,教皇承认皇帝作为裁断者的权力,承认他对候补位者拥有世俗权力和收税权力(要与教会权力区别开来),而亨利五世承认教皇任命神职人员的排他性的权力,还承诺归还教会从前被侵夺的财产。这一协定(     
A.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转型B.解决了王权与教权的矛盾
C.巩固了西欧的二元政治格局D.统一了罗马帝国的征税权
2 . 宋太宗在位时亲自设计了“平戎万全阵”等阵图,要求一线将领务必在战时严格按照阵图布置作战计划。未经战阵的宋真宗、宋仁宗等皇帝也喜欢研究阵图并“赐边臣御制攻守图”,打仗时“按图布阵,阵相去各百步,士众疑惧,略无斗志”。这一做法(     
A.助推了专制皇权的强化B.折射出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
C.反映了边防的压力巨大D.体现出统治者重视军队建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所示为苏轼《枯木怪石图》,该画作内容简单,是一株枯木状如鹿角,一具怪石形如蜗牛,怪石后伸出星点矮竹。看似荒怪,却表现了画家仕途多舛而傲然不屈的心情。该画作(     

A.受到佛教深刻影响B.生活气息十分浓厚
C.反映门第观念淡化D.体现文人画的特点
昨日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定时训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乡愁的产生以人对故乡的远离为前提。中国士人早期的乡愁表达更多是城市性的,即更多关注旧国、旧都,以废墟化的城市作为情感故乡;隋唐后中国士人的乡愁逐渐以乡村为主体,通过乡村寄托情感世界。这一变化反映了(     
A.户籍管理的松弛B.乡村文化教育普及
C.商品经济的发展D.社会阶层流动增强
昨日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公提出并阐发了“天下之中”的概念,建构了我国古代第一个成熟的建都理论。该理论由一系列空间概念构成,周之“天下”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政治统治区域,周公以“天下”为空间视域来确定都城,选择适“中”的地理位置从而确定统治中心。但“天下之中”并非由单一的地理位置因素来决定,《周礼·司徒》说:“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制其畿方千里,而封树之。”按照这一要求成为“天下之中”的地方要具备天时、地理、人和三个方面的最优越的条件,在地理上具有3 个连锁的递进特征:阴阳和中、百物阜安、适建王都,如此“天下之中”就突破了单纯的地理中心意义。

——摘编自李久昌《周公“天下之中”建都理论研究》

材料二   刘秀称帝后很快定都洛阳,此时其根据地在河北,而长安还在更始帝手中。统一天下后,光武帝一再亲幸长安,并下令“复置函谷关都尉,修西京宫室”,造成“山东翕然狐疑,意圣朝之西都,惧关门之反拒也”的恐惧和震动。 西汉凭借关中制御关东一事,对于关东豪族来说则是“殷鉴不远”的深刻教训。但是最终朝廷迁都关中的愿望并未实现,在经历了与豪族利益、力量博弈的度田事件之后,朝廷对事关豪族利益之事采取谨慎态度。能够影响国家决策的儒生们则站在实行王道政治的立场上,从天下之中的建都理念出发,坚持都洛,他们以国家的兴亡成败“在德不在险”为由,驳斥了迁都长安的见解。加上光武帝本身的儒学文化背景,这使朝廷在迁都问题上不能自坚其志。

--摘编自梁万斌《从长安到洛阳:汉代的关中本位政治地理》

材料三   两宋都城完成了中国都城发展史上从黄河时代向运河时代的转变,政治中心开始离开黄河流域沿运河作南北向运动,南北方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国家命运沿南北轴向摆动,运河成为都城变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到了明朝,两京制度把政治、经济、军事三个中心或重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明朝的统治力量得到最佳配置。正如丘濬所说:“文皇帝(朱棣)迁都金台(北京),天下万世之大势也。盖天下财富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戎马盛于西北,而金台为其枢。并建两京,所以宅中图治,足食足兵,据形势之要,而为四方之极者也。用东南之财富,统西北之戎马,无敌于天下矣。”国家行政中心移到北京之后,南京并没有回到历史上的“陪都”的地位,只是具有重要的象征性意义,并不发挥实际的作用。但是南京拥有历史上空前的作为一个陪都的重要政治和行政功能,即使在1421 年之后也是如此。

——摘编自王明德《从黄河时代到运河时代:中国古都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周公“天下之中”建都理论的核心内容。
(2)根据材料二,简析东汉未能定都长安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运河时代”都城变迁趋势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春秋末期的“儒”仍然是政教合一的教士和乡绅,战国初期的“儒家”只是国家治理之学及其衍生学科的世俗学派和学者。春秋末期的“儒书”仍指人神杂糅的六艺和孔子师徒语录,战国初期的“儒书”仅指孔子师徒的政治语录。这一变化表明(     
A.官僚政治逐步形成B.儒学成为社会显学
C.世俗政治日益发展D.百家争鸣解放思想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路易十四统治后期被专制的权力冲昏了头脑,他一改亲政初期励精图治、克勤克俭的作风,转而执行炫耀国威的侵略政策。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有利的国际形势,法国成为欧洲举足轻重的国家。这时,路易十四认为“太阳王”的威力已经“无远弗届”,他可以为所欲为了。从1688到1715年,他把法国拖入几乎连续不断的战争中,长期与欧洲为敌。其结果是花光了科尔伯 (财政总监) 多年攒下的积蓄,弄得民不聊生,国库空虚。法国发生历史上罕见的大饥荒,饿死人口不计其数。路易十四的侵略战争并没有给法国带来光荣,只是满足了路易十四好大喜功的欲望而已。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688年的政变被英国历史学家称为“光荣革命”。英国以后逐步建立起了君主立宪的原则。同时,在这次事件中,资产阶级与大土地所有者达成了妥协。他们不得不实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1689年10月,议会通过了“权利宣言”并制订为法律,是为“权利法案”。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发生时,正值法国和西欧从封闭式的自然经济向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演变的时期……要求经济自由是当时资产阶级和一切小业主们的强烈愿望。从12、13世纪以来,作为资产阶级前身的市民阶级以及后来的资产阶级之所以支持王权,与王权结成联盟,目的就是摆脱地方割据势力强加给他们的种种限制与盘剥,在一定程度上争得经济自由。到18世纪中央专制王权已完全战胜地方封建势力,集中了一切大权。它的矛头已转向资产阶级和整个第三等级,所有的贵族也将王权视为自己的保护者。几个世纪以来的资产阶级与王权的联盟破裂了。特别是随着专制王朝财政危机的日益严重,它越来越加重了对金融界和工商界的盘剥和勒索。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688年法国与英国的政治理念及产生的影响。
(2)材料三中资产阶级和王权的关系发生了怎样变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时发生变化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一)历史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朝以前,我们中原地区跟各个边疆地区关系长期以来就很密切了,不但经济、文化方面很密切,并且在政治上曾经几度和中原地区在一个政权统治之下。……随着历史的发展,边区各族和中原汉族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到了17世纪、18世纪,历史的发展使中国需要形成一个统一的政权,清朝正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从整个中国古代史来说,清朝是中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最后阶段。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朝实现全国统一的重要时期。作为一个边疆民族,为了达到统治全国的目的,康熙、雍正、乾隆三帝接受并极力倡导“大一统”的思想观念,成为其完成统一事业的思想基础。清朝的统一,实际上是先统一了满族地区,即广义的满洲; 再统一汉族的地区,即明王朝的故土; 再统一蒙族地区和蒙族所统治的维藏等族地区。清朝政府在继承中国历代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对边疆地区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

——据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和成崇德《清代前期边疆通论 (上) 》整理

根据材料,归纳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一)历史试卷
9 . 下图分别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主题口号: “一起向未来!” “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2024年巴黎奥运会与残奥会主题口号:“Ouvrons Grand Les Jeux”,“奥运更开放”。这反映出当代世界(     

A.合作共赢促全球化多样化B.国际关系开启民主化趋势
C.世界体系结构性矛盾加深D.经济全球化弱化主权意识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一)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45年秋日本投降后,阎锡山为抢夺胜利果实,侵入长治,1945年9月10日,邓小平与刘伯承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山西省上党地区 (今晋东南),对国民党军进行自卫反击作战。1945 年10月12日,将第十九军敌人全部歼灭在沁河以东将军岭、桃川地区,活捉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此次战役表明(     

A.解放战争遗留问题较严峻B.社会主义革命任重而道远
C.和谈与军事斗争交错进行D.国民党阶级立场发生转变
7日内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一)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