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523 道试题
1 .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该宣言发表的目的是(     
A.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B.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
C.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2024-06-1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23年春季学期(2023年7月)期末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恩格斯认为:它出现的时候曾受到当时人数尚少的科学社会主义先锋队的热烈欢迎,但是不久它就被随着1848年6月巴黎工人失败而抬起头来的反动势力排挤到后台去了。“它”指的是(     
A.第一国际B.《资本论》C.巴黎公社D.《共产党宣言》
3 . 下列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
②“……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
③“确信作为旨在支持基础设施发展的多边金融机构,银行的成立将有助于从亚洲域内及域外动员更多的亟需资金,缓解亚洲经济体面临的融资瓶颈……”
④“我尽力向我的同胞表明: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既然邪恶只能靠暴力来维持,那么对邪恶不予支持,就需要完全戒除暴力”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②④①D.④②③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司马迁在《史记》中“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描述的版图属于(     
A.商朝B.西周C.秦朝D.西汉
2024-05-2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高一下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仿真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马克思说:“小生产‘这种生产方式是以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的分散为前提的。它既排斥生产资料的 积聚,也排斥同一生产过程内部的分工……它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造成了消灭它自身的物质手段, 从这时起,这种生产方式必然要被消灭,而且已经在消灭’‘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是资本的历史任务   和存在理由’。”马克思的这一论述意在说明(     
A.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必然性
C.资本主义兴起的血腥性D.工人阶级与封建制度的彻底决裂
2024-05-28更新 | 25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文公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检测历史试题
6 . 如图所示是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整理得出的2001—2010年“金砖四国”(“金砖四国”是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GDP总额及占世界GDP比例。这可用来印证这一时期(     

A.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B.经济全球化趋势初显
C.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发展D.世界多极格局的构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僚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     
A.设置太尉B.设置刺史C.设立内阁D.设立六部
2024-05-2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封建所有制关系,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而且已经被炸毁……现在,我们眼前又进行着类似的运动。”这反映了(     
A.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原因B.工业革命促进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C.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罪恶D.生产力的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庚子事变后,中国新思想界有人提出了建立国民政治的主张。他们认为:欲国民能力发达,以竞争图存,必须赋予国民以参政权,建立国民政治。国民政治不但可提高国民能力,且能限制专制权力,保障产权,发展资本主义,以对抗列强的经济压迫”……“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在20世纪初渐成新思想界的共识。其中,革命派主张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立宪派要求建立国民的立宪

而立宪派则较多地受精英民主论的影响,他们恐惧下等社会当政,认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当以中等社会为立足点、主动力,不赞成过早向下等社会开放政权。梁启超主张必先新民,牖启国民之政治思想,培育其能力,再实行国民政治,不赞成在国民资格未备的条件下实行国民政治。

民国建立后,立宪派强调人民主权说于学理不通,也不适合中国当前之需,且易生流弊;革命党人则将主权在民看作共和政治的本质特征。

思想界围绕平民政治与精英政治发生的争论持续发酵。

——摘编自邹小站《清末民初思想界关于平民政治与精英政治的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思想界围绕平民政治与精英政治的争论出现的历史背景。
(2)围绕“清末民初革命党人的政治主张及实践”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2024-05-15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有关秦汉制度和兴亡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滑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依据材料和所学,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材料二   嬴政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干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外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并指出秦中央集权国家形成有何积极影响。

材料三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政府才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

——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在政治上的表现。
2024-05-0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