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汉武帝时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在长安兴办太学,置《诗》《书》《易》《礼》《春秋》五经博士,博士均为今文学家。汉武帝此举表明(       
A.百家争鸣局面的终结B.汉代建立了完备的教育体制
C.治国理政思想的变化D.儒生垄断了汉代的官僚系统
2022-12-2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恩平黄冈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唐代相对开明和开放的政治环境下,讽喻诗被唐代诗人应用得“前无古人”,并具有了明显的“谏言”性质。白居易曾强调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正体现了唐代的诗歌风貌。据此可知,唐代“诗谏”的盛行(     
A.深受科举考试制度的影响B.一定程度上起到制约皇权的作用
C.使讽喻诗成为诗歌的主流D.反映了唐代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诗中有大量描写自然山川的诗作。从地域上看,神奇秀丽的江南、文化底蕴丰厚的中原、奇峭险峻的巴蜀、壮美奇异的边地山水风光尽收其中。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的诗里,处处体现出诗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这些诗作(     
A.丰富了古代诗歌的体裁B.体现出对藩镇割据无比痛恨
C.反映了唐代经济的繁荣D.有利于加强国家认同的观念
2022-10-28更新 | 930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佛教信众有通过抄写经文以累积功德的习惯,并且抄写愈多,功德愈厚,而与手抄相比,雕版印经,可谓多快好省,信众自然乐于采用这种便捷的方法来体现尊崇佛祖的心志。这种行为随之很快向基层社会生活其他方面辐射,如印制历书、占梦相宅等书籍。唐朝进士考试偏重诗赋,模拟名进士所做的试赋,成为率先印制的读物。

——摘编自辛德勇《中国印刷史研究》

材料二   十五世纪欧洲人用印刷机印书,使得以拉丁文和各地方言印制的《圣经》迅速普及;选印了经院学者的重要典籍,服务大学里的学生与教师。当时的阅读大众,对于道德短文和劝人向善的故事,也有极高的兴趣,这些书一度以庞大的数量占据着书商的位置,加上牧民历、一般历书,以及用以装饰墙面的通俗诗挂图等,成为印刷品的大宗。另外,堪称科学类著作的书籍,产量业已相当可观,约在三千种之谱,相当于著述总数的十分之一。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早期印刷品类型的共同之处,指出印刷术对中西历史的共同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早期印刷品出现的历史背景。
2022-02-26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官学德育模式的实现途径以中央官学与地方官学为主,出于教学衔接的方便与统一性,统治者要求地方官学的德育课程设置基本上要与太学保持一致。课程设置主要有《诗》学、《书》学、《礼》学、《易》学、《论语》学和《孝经》。经师讲学是汉代讲学的主要教学形式,太学博士通过大班上课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机会。由于汉代太学师生比例相差悬殊,仅靠大班上课很难满足学生求学的要求,也采取弟子相传的教学形式。集会是汉代太学特有的一种教学方式,许多以讨论经学或演示礼仪为内容的集会,一般由皇帝主持。

——摘编自《西汉官学德育模式构建研究》

材料二   朱熹在为白鹿洞书院制定课程计划时,除了讲授儒家传统课程“五经”外,还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一起编成“四书”,强调学生先读“四书”再读“五经”。书院在教学中采取重视自学、升堂讲学、自由论辩等教学方法。朱熹指导学生读书的原则、方法有六项,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与居敬持志。自由论辩必然要求书院进行开放性的教学,对不同学术流派、不同学生观点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允许不同观点的人会讲论辩,是书院实行自由讲学的一种典型方式。

——摘编自《南宋白鹿洞书院对先秦儒家德育思想的践行》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汉官学开展德育实践的有利因素和影响。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和南宋书院德育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方面的异同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在唐代被传为佳话的故事在宋代却被视为反面教材,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
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B.词取代诗歌成为主流文学
C.唐代的社会风气比较保守D.儒学复兴运动在宋代的展开
2022-05-30更新 | 176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名校练习卷(十)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唐代著名诗人施肩吾曾写过一首《嘲崔嘏》诗,诗云:“二十九人及第,五十七眼看花。”这句诗下特别有注云:“肩吾与嘏元和十五年(820)同第,嘏尝失一目,以珠代之。”(施肩吾诗及注均见《全唐诗》卷八七一)。这一诗句
A.侧面反映唐代科举考试录取率较高B.是唐代眼科医学发展史的珍贵旁证
C.凸显唐代医学与文学完美碰撞融合D.说明唐代中后期社会秩序渐趋稳定
8 . 有学者指出,董仲舒就对六艺之科的态度而言,与李斯建议秦始皇焚烧《诗》《书》截然相反,但其思路如同—辙。二者“思路如同一辙”是指
A.通过禁绝异端达致思想一统B.糅合百家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C.借助儒法结合实现君权巩固D.矛头指向道家改变无为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
A.孔孟思想B.黄老之学C.魏晋玄学D.宋代理学
2022-02-0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宋两代的诗各有千秋,唐诗偏重抒情,而宋诗偏重议论,普遍缺乏修辞技巧,不符合主流诗人的审美。这是文学史的通义。宋诗出现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B.受理学影响为社会现实服务
C.佛教道教思想的冲击D.城市生活丰富导致思维开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