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4 道试题
1 . 史学家彼得·伯克曾统计并分析了1340-1519年间意大利600位富有创造力的精英人物,结果发现他们大部分都来自于北部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只有极小部分来自于南部。这一材料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当时意大利
A.地理区位决定了文化发展B.开辟新航路的条件已成熟
C.人文主义的传播范围有限D.工商业发展存在地域差距
2 . 下表为古代中国部分科技成果统计的情况。该统计结果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成果
技术成就水稻栽培绿丝针灸水密舱壁火箭人痘接种术
出现时间距今约1万年距今5千多年汉代不晚于唐代不晚于南宋时期不晚于公元16世纪

A.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B.涉及的领域具有广泛性
C.对世界文明影响深远D.主要依靠封建政府支持
3 . 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一书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仔细阅读表格,下列分析形成表格所示这种局面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
项数2225259257788

A.部分服务于巩固统治的需要B.适应发展传统农业的需求
C.传统科学主要注重应用学科D.科学成为科举的重要内容
2021-01-2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但基本上差别不大;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各国文字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
B.百家争鸣促进了文化的统一
C.文化具有稳定性和封闭性
D.文化发展呈现出趋同的特点
5 . 1921年,李大钊指出,在经济落后且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约占总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故当估量革命动力时,不能不注意到农民是其重要的成分。他提出了“耕地农有”的口号,花了很大功夫调查、统计、研究土地问题。他在北方区委党校的讲课中特别强调了依靠农会和建立农民武装的重要性。这表明李大钊
A.强调进行社会革命的必要性B.准确判断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提倡普遍推广国民革命运动D.较早注意到革命同盟军问题
6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
项数2225259257788

材料二  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14世纪后,西方工商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得到成长与发展……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向世界,注重实践的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通史》

材料三  中国发明了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这些重要的东西,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由此可见中国古时不是没有能力的,因为后来失了那种能力,所以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现在要恢复固有的地位,便先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

——《孙中山选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其原因是什么?
(2)指出中国古代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地位的变化,并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原因。
(3)如何理解孙中山说的“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四大发明),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
(4)材料三中孙中山对“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的原因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
2021-03-1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复圣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分认定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史》本纪中各学科的科技内容句频统计

学科频次学科频次学科频次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0大气科学507冶金工业21
数学6海洋科学10金属工艺105
物理学0自然地理学16轻工业和手工102
化学9生物学76建筑科学194
天文学958医药卫生73水利工程339
测绘学6农业科学298交通运输28
地球物理学117矿业工程7机械23
武器122能源16

——摘编自潜伟、吕科伟《宋代科技政策的计量研究——以〈宋史〉本纪中记载科技内容为计量对象》

材料二 元代在中外科技交流方面,与历代王朝相比较为频繁,特别是在蒙古和元代初期,有时一年就有好几次交流,例如至元四年(1267年),札马鲁丁先后向忽必烈汗进献《万年历》和讲述“西域议象”等。他们的交流内容几乎是无所不包,由此从国外传入中国的主要有天文学、数学、医药学、地理学、动植物、香料、纺织品、建筑技术和建筑形式、机械工具等,由中国传到国外的主要有火药、印刷术、药物、中国地理、瓷器、纺织品、历法等。从陆路由中国西部进入中亚、西亚,与欧洲接触;从水路由中国南部出海抵达东南亚、印度支那、南洋、印度洋沿岸的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南部、伊朝沿海、阿拉伯半岛、北非、东非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李迪、冯立升《元代中外科技交流的发展与上都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中外科技交流的特点及影响。
8 . 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据此能得出的准确结论是
介绍马克思主义学习西方礼仪国事要闻
文章数量(篇)36530

A.马克思主义受到中国知识分子的强烈关注
B.报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
C.《新青年》最早将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
D.当时中国人不愿了解西方礼仪和国家大事
2021-08-2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之比)变化情况统计。据此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时间1977年1979年1984年1988年2008年2011年
录取率%4.86.128.724.65772.3

A.短时期实现全民普及B.呈现日益大众化的发展趋势
C.义务教育取得新突破D.录取率与社会经济发展相悖
2021-02-0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教育变革与时代变迁、社会发展需要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14世纪—16世纪欧洲大学10世纪—13世纪中国书院
课程
教学
主要
内容
文法、文学、(1)基本教材:儒家经典著作。
(2)重要读物:理学大师著作;史学《左传》《汉书》等;诗词《诗经》《楚辞》等。
(3)其他:治民、水利、等学科,但比例很少,不如儒经地位高。
辩证法
算术、几何学
天文学、力学
历史、地理学
音乐

材料二京师同文馆总教习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说“有希望革新这古老的帝国的是新教育,新教育的肇端是同文馆。”

材料三下表反映了1949年和1998年山东教育的相关信息。

学校数(单位:所)在校学生数(单位:万人)
小学中学高等学校小学中学高等学校
1949年2747666411933.891.77
1998年344804635303(含民办高校)951571.551.4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4—16世纪欧洲大学与10—13世纪中国书院的课程设置的差异。

(2)观察材料二图片结合所学回答中国近代的“新教育是怎样革新古老帝国的”?

(3)据材料三表格中的数据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教育的主要变化。推动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17-12-10更新 | 66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复习试题3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