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如图为两幅美术作品,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都注重对植物细节刻画B.都注重光和色彩变化
C.都具有反对传统的特点D.都有情感价值的体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世纪八九十年代,梁启超主张对孔子进行宗教化塑造,认同孔子是“托古改制”的教主;而1902年他在《新民》上发表的《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认为孔子是哲学家、教育家,而非宗教家。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近代教育的进步B.封建迷信思想逐步瓦解
C.对孔子评价标准转变D.时代变迁影响历史解释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文人画获得了突出发展,几乎占了画坛的绝对统治地位,又对今天的“中国画”产生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中国诗、书、画、印的关系,有外在的,还有内在的。文人画强调抒发主观情绪,不趋附大众审美要求,借绘画以示高雅,表现闲情逸趣,强调人品画品统一。文人画要求画家要有诗的修养,书法的修养,还要有篆刻的修养。中国画之所以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绘画不同,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文人画的出现,可以说在中国绘画史上创造了一个新的时代,起了质的变化,它不仅仅有“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还起到陶冶人性情的作用,审美的范围也扩展了。

——据林木著《明清文人画》等

材料二所谓文艺复兴,就是“重加革新”这个意思,也就是说笼罩在中世纪阴郁沉滞的气氛中的社会,重新呈现出面目一新的景象。所谓商人是具有自由精神的人。王公贵族和骑士注重规律、节制和服从,而商人市民则注重自由竞争。他们富有进取精神,是活跃的,而且喜欢变化。在中世纪,不论宗教、道德,还是艺术,都是保守、严格、贫乏的。到十四世纪以后,一种明朗欢快的气氛来到了。绘画也一样,在商人们的自由主义中产生的新艺术,构图富于变化,色彩明朗,线条生动活泼,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市民的欢迎。画家们只要是画了非常出色的画,就可以压倒别的画家,而且遵循自己个性的人作起画来更能得心应手。他们有意无意地开始注重个性和独创,因为自由竞争,画家也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绘画朝着商品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据(日)相良德二著《西洋绘画史话》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文人画和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文人画和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呈现不同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绘画创作的认识。
4 . 唐诗中关于女性服饰色彩的描写浓艳丰丽,如“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等。宋词的描写则浅淡雅致,如“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等。造成宋代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风气的开放B.商品经济的发展C.外来文化的推动D.理学思想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秦朝以前的历法中,“其年有闰,闰在何月,当以中(节)气定之”,没有定制。秦朝时用颛顼术“以十月为岁首,其置闰恒在岁终,不可以闰余定”,制定了以小雪恒出现在十月作为置闰的法则。这种变化主要基于(       
A.阴阳五行学说的推广B.观测技术出现重大进步
C.官僚政治制度的确立D.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积累
6 . 唐代服饰宽衣大袖、色彩鲜艳,多用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个性;宋代服饰修长、纤细、淡雅朴素,向着“禁欲”的方向发展。宋代服饰变化的原因是(     
A.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B.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淡雅之风
C.社会成员身份逐渐趋于平等D.儒家思想的变化影响了审美观念
7 . 在1918年蔡元培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后,李大钊于1919年发文指出,“今日政治问题,就是面包问题”。此后,工读互助主义倡导者王光祈提出了“人人作工,人人读书,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理想社会主张。这些主张(     
A.崇尚社会普遍生产劳动B.折射出社会心理的变动
C.以实现人人平等为目标D.反映了革命性质的变化
2022-08-26更新 | 302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如表为新中国成立前后,以老舍作品《骆驼祥子》为原本创作的连环画的情节变化。这表明(     
创作时间情节变化
20世纪40年代忠实地依据原著作品
1951年增加了“祥子经曹先生介绍去了解放区”的情节
1953年增加了“祥子因为偷鸡摸狗被关进监狱,狱中遇见无产阶级战士,深受感化”的情节
1957洋子的悲剧被改编为爱情故事,虎妞被改编得善良美丽,充满同情心
A.连环画成为文化普及的重要手段B.连环画集中继承了传统艺术风格
C.特定思想感情风俗习惯影响创作D.连环画的革命救亡色彩愈发浓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西汉农学经典《氾胜之书》是以关中地区作为试验区的农书,代表东汉农学最高成就的《四民月令》记述的则是以洛阳地区为主要对象的农耕生活规范。这折射出两汉时期
A.土地耕作方式的重大变革B.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增强
C.土地占有形式的根本变化D.政治中心东移的历史变化
2022-05-27更新 | 806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如图所示为战国时期部分人物的活动事迹,据表可知
人物国别活动事迹
子夏晋国人孔子弟子,做过崇尚儒学的魏文侯的老师
李悝魏国人子夏弟子,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
乐羊宋国人魏国国相的门客,后成为魏国名将
吴起卫国人弃儒学兵,指挥魏军屡次败秦,被视为兵家代表人物

A.社会主流思想变化迅速B.儒学成为各家思想来源
C.百家争鸣中有共通之处D.魏国注重招揽各方人才
2022-04-16更新 | 374次组卷 | 10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