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罗马教廷通过推销赎罪券长期盘剥民众,导致民众的日益不满,最终引发宗教改革。下列作品的发表,拉开宗教改革序幕的是(     
A.《九十五条论纲》B.《神曲》
C.《歌集》D.《哈姆雷特》
2 .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原生文明,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延续力和融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周时期,生产力显著提升,生产关系剧烈变化。当此时,诸家并出,百花齐放,儒尚仁义、道体无名、法兼势术、兵贵止戈……皆欲塑当世之秩序,焕华夏以新生,故而风云激荡,史称百家争鸣。其所争者,为济世之要枢;其所鸣者,为治平之大道。

——故宫博物院展览《何以中国·源·启蒙奠基》

材料二   汉唐以降,得益于陆上、海上贸易线路的畅通,中华文明同外部文明展开更加广阔的对话。中华文明始终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

——故宫博物院展览《何以中国·流·和衷共济》

材料三   在对技艺的推敲、对规律的总结、对民生的眷念中,中华民族展现出非凡的创新精神与创造伟力。四大发明,耕作蚕织,制瓷铸铁,建筑园林,茶叶医药,天文地理……各项科学技术成就,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尽精微以求新知、致广大以惠亿民的探索精神。

——故宫博物院展览《何以中国·汇·格物维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在“塑当世之秩序”方面所提出的主张,并用一句话概括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
(2)列举两例唐朝时期“中华文明同外部文明展开更加广阔的对话”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清时期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和工艺学相关知识的著作名称,并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所呈现的新特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如果没有马丁·路德的《圣经》,也许直到19世纪,德国依然因为各种各样完全迥异的方言,都还不能拥有国家的自觉。马丁·路德的德语,抑止了德国人语言上的分裂,促进了德国人的整合。”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A.得到德国社会各阶层的强烈支持B.有利于近代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
C.推动了德意志教育事业繁荣发展D.以建立统一民族国家为主要目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有学者指出,宋代以来,唐代绘画所承担的政教功能已经逐渐弱化,所扮演的“国之鸿宝,理乱之纲纪”的角色已经淡去,开始朝着“适性悦情”的方向发展,更多的扮演“装点厅堂”“抒情达意”的角色。这反映出宋代绘画
A.深受理学观念的影响B.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C.呈现朴素淡雅的特征D.蕴含着科学理性精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多宝塔碑》是练习书法入门级的字帖,它“字体工整细致,结构规范严密,用笔一丝不苟”,表达书者“心正则笔正”的书法意念,体现郁郁盛唐气象。下面符合这一特点的字体是
A.隶书B.楷书C.行书D.小篆
6 . 意大利拉斐尔与明代唐寅都是15世纪向16世纪过渡时期的绘画大师。唐寅开创了“削肩仕女图”,作品中的仕女肩若削成,腰如丝索,呈现出男权下女性的抑郁与柔弱。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则被诠释成一位慈祥的母亲,美丽、端庄、温和动人。据此可知两者的作品都
A.是资本主义经济在艺术上的反映B.使用了相同的绘画工具和材质
C.反映出画家具有人文主义的情怀D.体现了东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