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8 道试题
1 . 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商青铜器上的铭文。上至改朝换代、天子祭享、先王历史功业,下至诸侯受赏、诉讼官司、历史事件均有记载。这主要反映了古代青铜器
A.铸造工艺水平高B.生产规模相当大
C.具有文化传承功能D.政治功能逐渐突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百家争鸣”,既指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也包括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势。下列各项中,蕴含这一开放精神的是
①荀子的儒家思想
②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③西塞罗的自然法思想
④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19-08-2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王祯,元代农学家、印刷技术革新家。下列选项中能印证该论断的是
①发明水排 ②发明转轮排字盘③创制木活字④著成《农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一观点
A.批判了古代中国皇权独断性、随意性的弊端
B.反映了军机处建立后的政治现实
C.是对当时西方要求人性解放的呼应
D.跳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思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     )
A.魏源、洪仁玕B.洪仁玕、康有为C.孙中山、陈独秀D.康有为、孙中山
2019-01-30更新 | 305次组卷 | 18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回头考历史试题
6 . 19世纪末,中国思想界从救亡图存的爱国要求和资产阶级利益出发,以进化论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激发人们变法图强。下列著作对“进化论”的介绍最突出的是
A.《四洲志》B.《海国图志》C.《孔子改制考》D.《天演论》
2020-01-1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历史试题(B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黑死病的普遍死亡使人们把目光从来世转向今生,开始珍视生命的价值和自我价值,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瘟疫过后,中世纪的伦理道德松弛了,死亡阴影、惨淡生存反而激发了对美好的事物的热望,人们渴求奢侈品,许多人转而追求尘世享乐。黑死病推动人文精神在人类意识中的觉醒。为了破解黑死病原因,欧洲各地出现了创办大学的热潮。……新兴大学对瘟疫和外科学的长足进展,医学发展推动了科技发展。

——李荷《灾难中的转变:黑死病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我们依然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既享受全球化带来的种种成果,也面临诸多全球化危机。(全球化)却是无处不在的风险隐忧、遍布全球的经济失衡、此起彼伏的区域冲突和触目惊心的生态危机……由资本主导的全球化充斥着掠夺、剥削和压迫,这与世人对全球化发展的期待相去甚远。只有找准全球化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有的放矢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黄炬、刘同舫《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型全球化》


(1)有学者认为“黑死病加速了文艺复兴的到来”。根据材料一,分析黑死病是怎样加速文艺复兴到来的。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述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全球化背景下出现的问题,结合所学分析其对策。
2020-08-0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5世纪欢洲学者曼内带认为:“人来到世界,并非是为了经受芹难,而是为了享受快乐,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但是,世界形成之后的一切,则是人类自己努力的结果”。这句话集中包含的思想是
A.民主主义B.浪漫主义
C.理性主义D.人文主义
9 . 清初某著名思想家在其著作中指出:“立国之道无他,惟在于富。自古未有国贫而可以为国者。夫富在编户,不在府库。若编户空虚,虽府库之财积如丘山,实为贫国,不可以为国矣。”“为政之道,必先田、市”。从上述的材料信息中可以得出
①他主张将富民作为国家的基本经济政策
②他的经济思想与黄宗羲的经济思想相似
③他认为“富民”可以稳定国家政治秩序
④他的思想是对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经济政策的继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 . 意大利有两个历史的骄傲:一个是古罗马的鼎盛;一个是文艺复兴的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罗马大事记

时间事件
约公元前753年罗马建城
公元前509年王政时代结束,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265年罗马统一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2世纪左右希腊哲学的斯多亚学派传入罗马
公元前51年西塞罗《论共和国》等发表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成立
公元80年罗马大斗兽场建成
公元113年图拉真广场和图拉真纪功柱建成
公元120—127年重建万神殿

——摘编自杜艳丽《古罗马文化》

材料二 随着修道院农耕地生产力的提高,这些土地的“地主”罗马教廷的财力随之增强。到了中世纪后期,包括农业在内的整个罗马社会经济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罗马教廷“什一税”的税收进一步增加。文艺复兴的导火索是复兴古代,所以一旦染上这种精神,罗马无疑比佛罗伦萨有利得多。

关于米开朗基罗与文艺复兴的罗马的关系,不同的学者得到了不同的认识:

观点一: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造就了米开朗基罗

观点二:米开朗基罗造就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

——摘编自《文艺复兴是什么》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文明发展的表现。以万神殿为例,简述罗马建筑风格的特点。
(2)阅读材料二,你认同哪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