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东晋至唐代有关佛教思想的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礼教有本,遂因之而成教……则功由在昔……乃佛教之所以重资生,助王化于治道者也东晋高僧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
周孔即佛,佛即周孔……周孔救时弊,佛教明其本耳东晋孙绰《喻道论》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唐代高僧慧能《六祖坛经》

A.佛教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升
B.儒佛的信仰终极目标趋同
C.佛教思想的中国化倾向明显
D.儒佛道三教合一趋势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是1975~1995年我国各级学校中女生占学生总数比例(%)的统计表。结合所学,可以推断(    )
年代高等教育中等技校中等师范中学小学
197532.634.439.345.0
198023.437.226.039.644.6
198530.038.640.244.8
199033.742.452.441.946.2
199538.548.362.845.247.5

A.在80年代,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出现明显减少
B.“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
C.改革开放后我国才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教育改革和观念进步是我国女性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表归纳了古希腊著名思想家的出生地及其思想贡献。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思想家出生地思想贡献
普罗泰格拉古希腊阿布德拉城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古希腊雅典城邦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
芝诺古希腊埃利亚城邦人生而平等
A.地理环境决定人的思维方式
B.古希腊城邦公民兴趣广泛
C.政治体制左右人的思想观念
D.西方的人文精神逐渐形成
4 . 下表反映了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五个时期,其中两个非常时期出现的原因是
时期特点状况
1950—1959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6年,科技成果翻一番
1959—1962年非常时期呈困难的饱和增长
1963—1965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4年,科技成果翻一番
1966—1975年非常时期几乎呈零增长
1976年以后指数增长期增长率基本上与世界水平相近

A.教育发展水平落后
B.经济发展缓慢
C.“左”倾错误的发展
D.中苏关系恶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为18世纪中叶—1770年间法国著名思想家的书籍出版情况(1000—2000册/版)。这表明法国
思想家作品名称及出版数量
伏尔泰《老实人》43版
《哲学通信》35版
卢梭《新爱洛依斯》70版
《卢梭全集》18版
狄德罗《百科全书》24000套

A.民众文化水平提高
B.启蒙思想家的社会地位较高
C.图书出版事业发达
D.启蒙思想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2018-02-10更新 | 160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冲刺(二)历史试题
6 . 启蒙运动发生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启蒙运动的影响巨大。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别从中国与欧洲角度分析明清时期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原因。

材料三 关于启蒙运动的研究成为后世很多学者的学术追求,看下表书目:


(3)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在上表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说出你的理由。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明清时期徽州妇女贞节牌坊数量惊人,下表是歙县历代受旌表的贞女烈妇,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政府治国严谨B.世风每况愈下
C.儒学地位衰落D.理学摧残人性
8 . 1952年下半年开始,全国高等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下表为调整后工科生和文科生占在校生的的比例变化情况。这一调整
年份194919531965
工科生占在校生比例26.2%37.7%43.8%
文科生占在校生比例33.1%14.9%6.8%(1962年数据)

A.适应了经济建设需要
B.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
C.确保了人才结构合理
D.促进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