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使英国第一个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开始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   19 世纪 70 年代,南洋归侨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建继昌隆缫丝厂·下图是该厂蒸汽锅炉和缫丝机的图纸。

——引自王静芳《华人世界》


材料三   1840 年以来,坚船利炮、声光化电、西艺西政曾依次成为中国人概括外来之物的用语。这个次序反映了认识的逐层深化。……在一片风雨之势中,来自异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急速地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新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 依据材料一,说明这二制度的确立对英国有何重大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经济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现象?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后历经了哪几个阶段?请你谈谈对西方“急速地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的总体认识。
2017-09-2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中国百年来的现代化之路显现出文化变迁的内在逻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中国处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为了矫正理学所带来的社会弊端,……于是,明朝中后期,在复兴古学(经学)的潜流中,从封建社会的母体中产生了一股在批判宋明理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实学思潮……从而开启了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序幕,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

——王杰《明清之际:思想的冲突、批判与创新》

材料二   文化观念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基础,但在近代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变革却始终都在朝着实用的方向发展,……而没有从制约“器物”与“制度”的思想观念文化上入手反思,而若没有这些文化基础就不可能有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相应的社会政治制度,这点却被我们最广大的人们所忽略了。由此以后……都不断地遭到挫败,这实在不能说是没有其深刻原因的。

——刘惠君《试论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材料三   近代儒家文化缺乏一种在西方挑战面前,进行自我更新的内部机制,难以实现从传统观念向近代观念的历史转变,从而只能继续以传统为自我中心的文化心理和陈旧的认识思维框架,来被动地处理种种事态与危局。由于观念与现实的严重悖离,近代儒家文化从而陷入自身难以摆脱的困境。

——萧功秦《儒家文化的困境(近代士大夫与中西文化碰撞)》

材料四   社会转型背后是更为深刻的文化转型问题。文化机制作为社会转型现象背后的深层结构性逻辑,深刻影响着社会转型的方式,是社会转型的本质。而文化转型则以社会转型为动因和表征,实践着文明进程意义上的变迁。

——周大鸣《文化转型:冲突、共存与整合的意义世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典型表现,并分析其产生的经济根源和思想根源。

(2)材料二中“在近代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变革却始终都在朝着实用的方向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实学思潮”在近代又先后增添了哪些新内容和新发展?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在近代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变革都不断地遭到挫败的深刻原因。试结合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期的史实,举一例加以说明。

(4)“文化机制……深刻影响着社会转型的方式”,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请你谈谈近代以来中国的文化转型对当代中国的文化转型有哪些启示?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使英国第一个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开始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1)材料一中“新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依据材料一,说明这二制度的确立对英国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南洋归侨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建继昌隆缫丝厂·下图是该厂蒸汽锅炉和缫丝机的图纸

——引自王静芳《华人世界》

(2)依据材料二,指出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经济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现象.?

材料三“民国”取代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导致了材料三中的“变化”?并说明“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材料四1840年以来,坚船利炮、声光化电、西艺西政曾依次成为中国人概括外来之物的用语。这个次序反映了认识的逐层深化。……在一片风雨之势中,来自异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急速地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后历经了哪几个阶段?请你谈谈对西方“急速地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的总体认识。

2017-11-09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库尔勒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正在天津博物馆举办的《家风耀中华》主题展览上,展出的400余件珍贵图片和文献,展现了古代先贤修身齐家的家国情怀、革命先辈言传身教的崇高风范、历史名人恪守传承的人生境界和普通百姓代代相传的做人操守,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家风与国风】家风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之中,彰显着国风与国魂。“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中庸》第二十章


(1)“的思想是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首先提出的?根据材料一,分析它有利于形成怎样的家风文化?
材料二:【家风与党风】不管是在盒戈铁马的战争岁月,还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共产党人始终引领着中国人民前进的脚步。
1921年远在苏联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工作的张太雷在家书中写道“没有国家民族的昌盛,就不可能有家庭和个人的幸福。”在张太雷牺牲后,他的女儿正是怀揣这封家书,一路追随父亲的脚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2)概括说明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脚步的?
材料三:【家风与民风】家风文化反映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与城市文化发展一脉相传。
梁启超创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家庭教育的新模式,他提出一整套系统的教育理论,培养孩子树立国家思想,树立自尊、自由、自治、讲权利、讲义务等新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博大的父爱给予孩子们细致入微的关爱与指导,使膝下9位子女成为不同领域的专家,创造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
有人曾问梁思礼先生:你从父亲那儿继承下来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他回答得很肯定:“爱国。父亲生前曾说过,‘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可以用大事。’这一句话,支撑了我一生的追求。”梁思礼还曾说过,梁启超对他的最大影响就是爱国主义思想和忧国忧民。抗战期间,梁思礼虽然生活在天津的外国租界里,但是国难当头的气氛,仍然给少年梁思礼很深的印象。他曾说:正是因为受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使我牢固地树立了国家必须强盛的观念,这百余年来我们受到的欺负使我感到我们一定要变成一个强盛的国家。
梁思礼(1924.8.24﹣2016.4.14),梁启超的第五子。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194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学士学位; 1947年获辛辛那提大学硕士学位; 1949年获辛辛那提大学博士学位;1950任邮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技术员;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创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家庭教育的新模式的时代背景
(4)结合张太雷女儿和梁思礼先生的成长经历,谈谈家风文化对于一个人人生道路选择的影响。

5 . 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公羊传·隐公元年》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1924年11月,孙中山在日本的演说《中国内乱之原因》中说:“说到和平统一,是我在数年前发起的主张。不过那些军阀都不赞成,所以总是不能实行这种主张。这次我到北方去,能够做成和平统一,也未可知。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孙中山始终把武装斗争视为达到国家统一应采取的主要方式。为实现国家统一,孙中山一生都在不断与各派势力作斗争。在坚持武力统一的同时,孙中山从未放弃过和平统一的努力。

——摘编自王建《论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材料三:1982年l月10日,邓小平在接见来华访问的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基时说:“在实现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反映的中国古代国家理念。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理念在中国秦、汉政治中分别是如何实现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3)材料三指的是现代中国关于国家统一的什么构想?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国家统一问题的认识。

6 . 迷信与科学的主要区别之一在于,迷信只是一种主观臆测,而科学则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客观观察之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谶纬是中国古代谶书和纬书的合称。其中“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来的一类书,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谶纬之学又称符瑞文化,是继筮卜文化之后出现的企图沟通天人关系的又一学说,“其(谶纬)极端性既凸显了汉代思想博大吞吐的气势,又凸显了汉代思想拼凑杂芜的思想缺陷;既表现了汉人的自信与智慧,又表现了汉人的迷信与稚拙;既是色彩绚丽的时代画卷,又是黯然消退的过眼烟云。”
——徐兴无《谶纬文献和汉代文化构建》
(1)有人认为与筮卜文化相比谶纬文化有其进步意义,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二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动,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要指出“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代表性理论成就,并简要评述《天体运行论》的历史地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材料二 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二程遗书》
材料三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请回答: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1)材料一、二在思想上有何相同点?
(2)材料三的观点与材料一、二又有何不同?
(3)据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王阳明心学的内容。
(4)从材料一、二到材料三,宋明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的实质都是什么?就宋明理学的积极意义谈谈你的看法。
2016-12-12更新 | 4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涟水中学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8 . 科技创新引领社会进步,但科技的创新又受社会环境的制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领引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列举三项唐宋时期“领引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
材料二:比起过去的六百年,在过去的六十年里,蒸汽机和电力已经在更大程度上征服了时间和空间。——1897年《伦敦新闻报》
(2)蒸汽机和电力分别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怎样的时代?各举一例证明蒸汽机、电力“更大程度上征服了时间和空间”。
材料三:在18世纪,中国似乎又一次处于开拓技术和经济新变革的关头……但中国的这一系列成就,同医学和药物学及其应用一样,主要是累积的经验发现,而不是系统的或持久的科学探索的结果……学者们视一切体力劳动为低级,甚至蔑视实验工作。然而,正是理论、构思、实验和实践的结合,产生了现代西方科学和技术成就。但这一切都未能在止步于已经高度发展水平上的中国发生。
——罗滋·墨菲((亚洲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18世纪中国科技与西方产生差异的原因。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阅读下表:
人物
编号
人物
人物速写
人物编号
人物
人物速写

梁启超
号称“冰室主人”,曾拜“南海先生”为师

林则徐
民族英雄,领导了“虎门硝烟”

李鸿章
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被指为“卖国贼”

康有为
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

魏源
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李大钊
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一书

陈独秀
《新青年》的创办者

曾国藩
创建了“湘军”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将上述人物分为A、B、C、D、四类。
(2)概述这四类人物所代表的派别对学习西方的态度主张。
(3)结合上述人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谈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国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

10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

—《中国文化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在汉代“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儒学在明清时期得以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