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3 道试题
1 . 数据库的应用,拓宽了史学研究的途径和视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旦抛弃了这种认同于“祖宗礼制”的陈腐思维范式,晚清知识群体中之先觉者就会以一种全方位的变革姿态宣传维新思想,这起到了爱国、进步、启蒙的作用。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18001949

材料二   下表为《新青年》中所关注的部分大事统计数据。

历史事件提及次数
新文化运动44
五四运动45
辛亥革命47
巴黎和议/凡尔赛/和平大会议87
复辟/筹安会/袁世凯称帝133
十月革命/俄国革命287
欧战/世界大战/欧洲战争/世界战争448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新思想起到的“爱国、进步、启蒙的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反映的思想主张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国际因素。
(3)基于以上分析,谈谈数据库应用在史学研究方面的新突破。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皇帝内经》认为,外在气候反常,内在情志刺激,皆致病之源。气候反常谓之“六淫”,情志刺激谓之“七情”。这些因素同样要分阴阳,如风雨寒暑邪从外入,属阳;起居失节病由内生,属阴。抗病之力谓之“正气”,致病之因谓之“邪气”,等等。故疾病表现虽千变万化,其因不外正邪消长,阴阳平衡等数端而已。

——江晓原《中国古代技术文化》

材料二意大利医生维萨留斯1543年出版了《人体的结构》一书。该书挑战了盖伦的医学。维萨留斯对解剖学的贡献为医学从传统形式到现代形式的转变做了准备…例如,英国医生威廉哈维于1628年在维萨留斯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发现了血液循环规律,从而推翻了盖伦的血液理论。哈雏通过解剖发现,心脏的收缩驱动血液进行循环,否定了盖伦认为肝脏导致血液循环的错误观点。

——刘默《浅谈“中医是否是科学”的问题》

材料三   在西医以外科见长的西医优越论刺激之下,中医以内外兼治的论点攻击西医只知有形、不知气化,只知剖割、不知调理的“野蛮疗法”。而西医方面除了以内外皆有形的实验科学还击之外,还着力建构外科在整个西医体系中的至高地位。西医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中医以无应有形......

——赵婧《西医手术技艺和观念在近代中国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医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体的结构》一书诞生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以来中西医争论的焦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2-01-2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劳动是生命的底色,劳动教育是全面育人之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劳动教育长期缺失。近代以来,劳动教育在思想和实践上都有了巨大的突破。民国元年颁布《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和《中学校令》,开设手工、家事、因艺、缝纫、农业等劳动课程,提倡一种领向于职业养成的劳动教育:1932年的《中小学课程标准》电要求设置专门的劳作课程以培养儿童的劳动习惯和劳动精神。

——摘编自陈南《劳动教育:思想演变与地位流变)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劳动教育在我国备受重视。在过渡时期,我国效仿苏联模式,初步建立起劳动技术教育体系。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在理念上对劳动教育的方针进行审慎的调整,并在实践层面加强对劳动教育体系的系统化构建。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的指引下,劳动技术教育有了长足发展,培养了人才,为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中国昌、申慧宁《我因劳动教育的历史审思与未来展望》

材料三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习近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中国劳动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重视劳动教育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中国史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1894年,孙中山在《上李峰幸氺冲就提出了赶超西方的思想。1923年,他在广州中国国民党恳亲大会的演说中告诉/ 大听众,中国国民党的三民主义“确是适合中国国情,顺应世界潮流,建设新国家的一个最完全的主义”。为实现“赶超’’西方,孙中山指出,“我中华之弱,由于民贫”,所以,“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济,为当今莫要之政策”。“欲我国转弱为强,反弱为盛,必俟学校振兴,家弦户诵.无民非士,无士非民,而后可与泰西诸国并驾齐驱, 驰轉于球之上。”他晚年在致瘳仲恺的信中强调指出:“予鉴察世界大势和本国国情,中国欲为世界一等大强国,及免重受各国矣力侵略,则须努力实行扩张军备建设也。若国民与政府一心一德实行之,则中国富强,如反掌之易也。”

—— 摘编自郑大华《孙中山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再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中华民族的前景,“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失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1954年6月14日,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我们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 摘编自郑大华《论毛泽东的中华民族复兴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实现“赶超”西方思想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内容。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荀子和彼特拉克的幸福观

人物观点
荀子国危则无乐君,国安则无忧民。乱则国危,治则国安。……故百乐者,生于治国者也;忧患者,生于乱国者也。急逐乐而缓治国者,非知道乐者也。
彼特拉克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把天国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来说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材料二   李贽和马丁·路德的权威观

人物观点
李贽“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揭露“假道学”,提倡个性解放,宣扬众生地位平等。
马丁·路德认为罗马教廷的一整套制度和神学理论已经背离了基督教教义。倡导“因信称义”,认为信仰的本质是内心活动,而不在于形式和行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荀子和彼特拉克不同的幸福观及反映的不同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和马丁·路德二者权威观的相同之处。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西方不同思想文明的理解。
2022-01-2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6 . 启蒙与革命

材料一   在波澜壮阔的启蒙运动中,首当其冲被启蒙思想家推上理性的法庭而受到严厉批判的是宗教神学。启蒙思想家非常清楚地意识到,只有打破宗教神学的精神枷锁,才能启迪人的智慧,推动思想进步。他们毫不留情地揭露着宗教蒙昧主义的荒谬和教权主义的罪恶,否定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在这基础上,启蒙思想家又对以“君权神授”说为精神支柱的法国君主专制制度发起进攻。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二   拿破仑在所有被他征服的地区都贯彻了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这些改革意味着进步或至少意味着维新。虽然各地的既得利益集团坐立不安,反对这些变革,但变革却仍在许多地方获得了普遍支持。虽然资产阶级和许多知识分子也都赞成这些变革,但事实上是它是一种外来统治,如有必要它即可凭武力强加。拿破仑的非法国臣民终于渐渐对征用、赋税、征兵、战争感到厌倦,虽然法国统治通常意味行政管理质量的提高,但是人们对行政管理的法国式性质的印象比对其质量印象更深刻。其实换句话说就是,这些人已经成为民族主义者,而且他们的民族主义也已经发展成为反抗拿破仑统治的运动。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分析法国启蒙思想家批判宗教神学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谈谈你对拿破仑战争的认识。
7 . 郡县制度

材料一   唐朝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

材料二   明末清初顾炎武在《郡县论》说:“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

材料三   学者钱穆说:“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统一国,此项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概括柳宗元和顾炎武对郡县制度看法。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钱穆观点的认识。
2022-01-17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华绚烂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通过长期和疾病作斗争,总结了丰富的经验。

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元明清时期,瘟疫流行,温病学得到了长足发展。自近代以来,社会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使中医药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中医药界面临危机四伏的险境。

——摘编自邓铁涛、程之范《中国医学通史》等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发展大事件

年份

事件

198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1988年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03

国家制定中医药标准体系。

2015

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分离了青蒿素,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7

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法》

20032019

SARS时期、新冠肺炎突发时期再显中医药神威。

2019

国内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65809个,中医中药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朱建平《中国医药与改革开放40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医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医药在新中国焕发新生机的原因。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中医药发展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新古典主义的兴起,不是对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重复,对于绘画而言,更重要的是处理题材的方法、更崇高的风格体现。新古典主义绘画主题一般选择遥远的神话或关乎国家、民族命运的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擅于塑造英雄主义形象,追求严谨的理性世界。如大卫的《荷拉斯兄弟的宣誓》(1784年)运用了古罗马历史故事的题材,描绘了荷拉斯三兄弟在宝剑前发誓:不是胜利归来,就是战死在沙场。这种为国牺牲的壮举场景,表现了自我牺牲、责任感、对祖国的忠诚等美德,同时也反映了面对国家利益和个人情感的冲突时,理性最终会战胜情感。

——摘编自陈祥宇《“理性主义”哲学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影响》

材料二   在金钱至上,心思浮躁的现代社会环境中,优秀的古典油画作品以一种整体的和谐氛围感染着人们的情绪,使人的整个心情、精神都感到非常愉快和满足,从而从杂乱无章的状态中摆脱出来,获得心灵的宁静。古今中外,用艺术来协助建立、维护和推行社会政治的思想,是中西方自古以来共有的。(当代)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是用古代的艺术理想与规范来表现现实的道德观念,对人们起到教育规范的作用。好的艺术作品可以使人在审美过程中分辨美丑、善恶,对崇高、优美的向往油然而生,对人的心理产生微妙影响,有利于人们用社会道德来规范自己,从而形成一个无缘、不争的和谐社会。

——摘编自顾颖《理想与和谐:古典主义的精神内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古典主义绘画的特征并分析该流派兴起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典”绘画当代价值的认识。
10 . 1956年冬至1957年春,上海《文汇报》陆续刊出了一些生物学家和农学工作者反对或赞成消灭麻雀的文章。其中,薛德的《谈谈麻雀》一文在读者中引起了巨大反响,促成了一场关于麻雀问题的全民大讨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知识分子在社会上地位的提升B.国民经济建设面临着严重困难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出D.社会主义科学繁荣方针的贯彻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