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下的新世界观,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里邓小平的“新的理论”主要指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
2021-12-01更新 | 319次组卷 | 58卷引用:2014年高中历史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与科教、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78年3月,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把“双百”方针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这一法律规定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B.邓小平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
C.建国以来的“左”倾错误得到全面纠正
D.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
2019-10-01更新 | 638次组卷 | 27卷引用:2020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卷:新中国的科技、文化和重大理论成果
3 . 1958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由张梓昌领衔研制的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1959年,由张效祥教授领衔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万次。这反映出
A.当时中国科技人才大量涌现
B.当时中国科研出现“左”倾冒进现象
C.新中国计算机技术落后于欧美等国家
D.新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取得突破
2019-08-20更新 | 608次组卷 | 23卷引用:2020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卷:新中国的科技、文化和重大理论成果
16-17高二上·辽宁大连·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促进全国革命高涨的最重要因素。”其中心思想是()
A.强调农民阶级是革命主力军B.纠正王明、博古“左”倾错误
C.阐释中国革命道路的独特性D.推动国民革命运动最后胜利
2017-08-22更新 | 668次组卷 | 22卷引用:二轮复习 专题18 现代中国的三大理论成果与科教、文化 押题专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书中说,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这说明科学技术
A.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
B.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
C.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
D.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
2017-04-28更新 | 385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0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卷:新中国的科技、文化和重大理论成果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邓嗣禹在《中国考试制度史》中论及科举制:“(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1910年,梁启超说“科举非恶制也”,“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政府公报》第24号中提及考试的重要意义:“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孙中山的观点导致了后来民国考试院的建立,实际上是科举制的复活。

材料二   高考的全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其基本立场应立足于服务普通高等学校的人才选拔。……1997年,为纪念恢复高考20周年,《人民日报》有这样一句评价:恢复高考,挽救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原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杨学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高考的社会作用远远超出了考试、招生、教育;1977年高考恢复的不仅仅是一项考试,更是知识的价值、知识分子的地位,是社会流动的渠道、社会的公平。

——于涵:高考制度恢复40周年内容改革评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并指出1905年清政府废止科举制度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科举制和当代高考制度的主要异同点。
(3)谈谈你对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的看法。
7 . 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其目的都是为了
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实行全民族抗战
C.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宣传新三民主义
2016-12-12更新 | 474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4年高中历史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与科教、文化
8 . 1950年,教育部接管了天主教会开办的辅仁大学,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随后,又接收了受帝国主义津贴的燕京大学等二十所高等院校、五百多所中学、一千一百多所小学。这一举措
A.彻底改造旧教育
B.对教育拨乱反正
C.提高了教育质量
D.收回了教育主权
2018-01-25更新 | 241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0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卷:新中国的科技、文化和重大理论成果
2015·浙江绍兴·一模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1956年5月26日,中宣部长陆定一在阐述毛泽东提出的一项方针时指出:“文艺工作,如果‘一花独放’,不论那朵花怎么好,也是不会繁荣的。……有了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春秋旧中国时代同现在的情况是大不相同的。”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提出这一方针的主要目的是( )
A.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
B.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C.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学艺术水平
D.指出文艺工作要为工农阶级服务
2016-11-27更新 | 277次组卷 | 18卷引用:二轮复习 专题18 现代中国的三大理论成果与科教、文化 押题专练
2015·四川德阳·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据某学者回忆,毛泽东在1952年指示,“中国历史很长,建议在中科院设立三个研究所,把中国史分为三段来研究,第一所研究古代,止于汉;第二所研究魏晋到鸦片战争前;第三所研究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史办一个杂志,定名为《历史研究》,方针是‘百家争鸣’”。该指示
A.标志着“双百方针”的确立
B.有利于学术领域的繁荣发展
C.划分的历史阶段影响至今
D.确立了革命史观的指导地位
2016-11-27更新 | 610次组卷 | 17卷引用:二轮复习 专题18 现代中国的三大理论成果与科教、文化 押题专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